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698

大明锦衣卫698(22/23)

燃第一枚炮弹。轰鸣声中,他望着燃烧的敌船,耳边仿佛又响起当年白鹭洲的喊杀声。

    战后,赵莽在当地建立了第一个沿海火器驿站。驿站的墙壁上,刻着他亲手撰写的训诫:\"火器乃国之重器,操持者需怀赤子之心,存保民之志。\"每当新兵入伍,都会被带到这里,听老兵们讲述那个用米醋破解毒计、用智慧改良火器的故事。而远处的烽燧上,永远燃烧着不熄的火焰,就像赵莽心中那份守护家国的信念,历经风雨,始终炽热。

    烽燧铭志

    雁门关的城砖沁着寒气,赵莽的手掌贴在斑驳的箭垛上,指腹摩挲着砖石间凝固的血渍。三日前的厮杀仿佛还在耳畔回响,倭寇火铳的轰鸣、明军将士的呐喊,还有那枚从哑弹中剥离的石灰碎块划破掌心时的刺痛。此刻,残阳将天边染成血色,远处的烽燧青烟渐散,却驱不散他眉间凝结的霜雪。

    \"千户大人,朝廷的嘉奖令到了。\"副将陈猛的声音裹着朔风传来,手中明黄的卷轴在暮色中微微发颤。赵莽没有转身,目光依然锁在层峦叠嶂的勾注山上——那里曾是晋商私运火器的秘道,如今枯草摇曳,似在诉说往昔的诡谲。

    \"收进火器监的库房吧。\"他终于开口,声音像被风沙打磨过的铁器,\"比起这些,我更在意新铸的佛郎机炮校准好了没?\"陈猛望着主将染血的披风下摆,喉头动了动,终究将到嘴边的慰问咽了回去。自从白鹭洲大捷后,赵莽便再未笑过,他的眼神愈发冷峻,鬓角也生出了霜白。

    回到关隘内的火器监,陶瓮里的改良溶液还在微微冒泡。赵莽用竹勺舀起浑浊的液体,看着沉淀的硝石晶体在月光下闪烁。三年前用米醋破解哑弹的场景如潮水般涌来:王富扭曲的笑脸、硫磺燃烧的蓝焰、还有总兵府地牢里那封写满朝中官员名字的密信。他伸手入怀,摸出贴身收藏的哑弹残片——金属表面布满酸蚀的凹痕,边缘还嵌着几星暗红的铁锈,像永远凝固的血迹。

    \"大人,这是新研制的防水引信。\"老工匠李长庚捧着木匣走进来,银丝眼镜滑到鼻尖,\"用蜂蜡混着朱砂,再裹三层油纸,就算暴雨倾盆......\"

    \"试过在冰水里浸泡两个时辰吗?\"赵莽打断他的话,残片在掌心划出细微的声响。李长庚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这就去补做实验!\"看着老人匆匆离去的背影,赵莽轻叹一声。他比谁都清楚,战争不会给人喘息的机会,就像暗处的阴谋永远不会真正消失。

    深夜,更鼓惊破寂静。赵莽在烛光下展开西域商人送来的《火攻要术》抄本,泛黄的羊皮纸上,用朱砂标注着\"希腊火\"的炼制方法。突然,窗棂传来轻响,一只信鸽扑棱着翅膀落在案头,腿上绑着的密函印着熟悉的玄鸟纹——是京城火器监传来的急报:黑市上出现了新型哑弹,外形与明军制式无异,却暗藏能腐蚀枪管的毒剂。

    寒芒闪过,赵莽的佩刀出鞘三寸。三年前的记忆瞬间刺痛神经:那些表面涂着防潮层、内里却藏着石灰与毒藤的雷弹,那些在演武场炸膛的虎蹲炮,那些因为哑弹而曝露在敌人火网下的年轻面孔。他抓起案头的验硝匣,将密函里附带的火药样本倒入竹筒。片刻后,液体诡异地泛起墨色——果然掺了南疆特有的蚀骨草汁液!

    \"备马!\"他的怒吼惊醒了值夜的兵卒。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时,赵莽已经带着精锐铁骑踏上了追查之路。马蹄踏碎晨霜,他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商队,手按在腰间新制的连发火铳上。这次,他不会再给阴谋者任何机会。

    追查到晋北的一处废弃矿洞时,血腥味先一步扑面而来。二十余具镖师尸体横陈洞口,胸口都插着刻有扶桑菊纹的短刀。赵莽翻身下马,踢开半掩的石门。洞内,十几个黑衣人正在往火器箱里填充灰白色粉末,为首的老者闻声转身,脸上的刀疤在火把下狰狞可怖。

    \"赵千户,别来无恙。\"老者冷笑,从袖中抽出一卷图纸,\"可惜你来得太晚了。看到这些了吗?改良版的石灰哑弹,遇水不仅发热,还会释放剧毒瘴气。\"他猛地将图纸抛向火盆,\"就算你杀了我们,这批货也已经分散运往九边重镇......\"

    话音未落,赵莽的火铳已经抵上对方眉心。三年前的愤怒、三年来的隐忍,此刻都化作扣动扳机的力量。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突然瞥见老者腰间玉佩的穗子——那截褪色的布条上,绣着与王富相同的玄鸟纹。

    \"说!幕后主使是谁?\"火铳的撞针已经压下,赵莽的声音却出奇地冷静。老者吐出一口带血的唾沫,正要开口,洞外突然传来密集的马蹄声。赵莽心头一紧,拉过盾牌挡在身前。下一秒,数十枚毒箭破空而来,钉在洞壁上发出\"嗡嗡\&qu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