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锁
朱载堉的书房里,摇曳的烛光将他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显得格外孤寂。青铜烛台上凝结的蜡泪如珊瑚枝杈,在青砖地面投下蛛网般的阴影。他望着桌上私藏的《永乐大典》副本,骨节分明的手指抚过泛黄的绢面,指尖突然传来细微的刺痛——某处虫蛀的孔洞边缘,锋利如刀刃。
这些年来,他日夜钻研其中的奥秘,试图从中找到破解天地规律的钥匙。算盘珠在檀木桌面上发出清响,算筹排列成十二平均律的几何图谱,却始终与典籍中记载的\"周天星斗运行之数\"差之毫厘。月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洒落,照亮书卷空白处的朱砂批注,那些被反复涂抹修改的字迹,宛如他纠缠半生的执念。
\"先生,沈姑娘求见。\"书童的声音隔着竹帘传来,惊得朱载堉猛然起身。《永乐大典》副本滑落桌角,露出夹层中藏着的青铜浑天仪残件——那是他耗费十年从钦天监废料堆中拼凑出的,表面的二十八宿刻纹已被摩挲得发亮。
沈璇玑跨进书房时,正撞见老人慌乱地将残件塞进暗格。她瞥见案头摊开的《周髀算经》注疏,墨迹未干的批注里,\"勾股\"二字旁赫然画着三棱镜折射的光路图。\"朱先生,文渊阁新发现的焦页残片...\"她话音未落,目光突然被墙上的星图吸引——那幅用矿物颜料绘制的天象图,某处竟标注着与倭寇据点重合的方位。
朱载堉的喉结滚动了一下。烛光突然剧烈摇晃,将他的影子拉扯得扭曲变形。他想起三日前深夜,王镇带着锦衣卫闯入观星台时,对方腰间玉佩在月光下折射的冷光,与此刻星图上朱砂标记的颜色惊人相似。
\"那些焦痕里的星象,\"老人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如砂纸打磨青铜器,\"不是倭寇的据点,是《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天机锁'坐标。\"他颤巍巍地取出密卷,泛黄的绢面上,北斗七星的勺柄末端延伸出九道锁链,每道锁链尽头都画着不同形制的镜子。
沈璇玑倒吸一口冷气。她想起海战中倭寇使用的镜面装置,那些诡异的折射角度,分明与密卷上记载的\"天工镜阵\"如出一辙。\"所以文渊阁大火,是为了销毁能解开'天机锁'的关键典籍?\"她的指尖划过密卷边缘,那里用隐写术画着半朵莲花,正是文渊阁某位大学士的私印纹样。
朱载堉突然剧烈咳嗽,指节叩击桌面发出急促声响。他指向墙角蒙尘的木箱,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卷誊抄的《永乐大典》残篇,每卷扉页都贴着\"禁秘\"火漆印。\"成祖年间,三宝太监带回的不仅是奇珍异宝,\"老人的声音低得近乎耳语,\"还有能操控光线的'照世镜'碎片,以及...足以颠覆天地的铸造之法。\"
窗外突然传来夜枭的啼叫。沈璇玑握紧腰间软剑,却见朱载堉从暗格里取出个青铜匣子。匣中躺着半块焦黑的玉简,表面的云雷纹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蓝光。当她将三棱镜对准玉简,七色光突然凝聚成光束,在地面投射出旋转的六芒星——与王镇玉佩上的纹样完全一致。
\"这是内奸传递给倭寇的信物。\"朱载堉的手掌按在玉简上,苍老的皮肤上泛起细密的汗珠,\"他们想利用十二平均律的共振原理,将'照世镜'碎片重铸成毁天灭地的武器。而那些焦页残片里的光学图谱,正是启动装置的密钥。\"
沈璇玑的思绪突然回到渔村那晚。当朱载堉将焦页投入律管共鸣箱时,镜片炸裂的瞬间,她分明看见倭寇首领脖颈处的刺青——与玉简上的云雷纹如出一辙。\"先生早就知道这些?\"她的声音带着不可置信,\"所以才会将十二平均律的研究藏在音律学术之下?\"
老人沉默良久,缓缓打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堆满了被焚毁又拼凑的手稿,烧焦的纸页间夹着半片破碎的镜片,边缘刻着梵文的\"毁灭\"。\"三十年前,我在钦天监典籍库发现这份秘密,\"他的手指抚过镜片缺口,\"那时年轻气盛,妄图参透其中奥秘,却差点害死整个观星台的同僚...\"
烛火突然爆开灯花。朱载堉的影子在墙上剧烈晃动,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