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敌舰开始下沉!”水兵的喊声穿透雨幕。崔知夏望着逐渐倾斜的旗舰,甲板上散落的镜片映出无数个扭曲的天空。她弯腰拾起《天机卷》,在扉页夹层摸到硬物——是半块刻着星图的青铜令牌,与父亲遗物中的另一半严丝合缝。
黎明时分,登州港的了望塔重新亮起光学信号灯。崔知夏站在塔顶,摊开拼接完整的令牌,星图中央赫然标着“隐雾岛”三个篆字。阿砚抱着缴获的倭寇密账匆匆赶来,羊皮纸上的朱批让两人脸色剧变:“天工秘库开启之日,便是改朝换代之时——玄光会壬寅密令”。
“他们要利用光学杀阵颠覆大明?”阿砚的声音发颤。崔知夏却注意到密账边缘的涂鸦,那些看似随意的线条,竟是用光学原理绘制的机关示意图。她突然想起镜师临终的狂笑,转身冲向藏书阁,在《永乐大典》卷副本中找到了关键记载:“天工造物,以光为刃,需十二色光谱引动,辅以星象共鸣。”
三日后,一艘挂着福船旗号的商船驶出港口。船舱内,崔知夏正在调试改良后的光学装置。三百面棱镜被重新熔铸,加入了从波斯商人处购得的月光石,能将光线分解为更纯净的十二色光谱。阿砚擦拭着鱼肠剑,剑身新刻的北斗七星纹路在烛光下闪烁:“戚将军派了三百死士随行,但隐雾岛据说是座移动的幻境...”
“幻境?”崔知夏将父亲的银十字架嵌入装置核心,“镜师能制造蜃楼镜阵,想必岛上遍布光学机关。但别忘了,”她举起利玛窦的三棱镜,破损的镜片依然折射着微光,“再完美的幻境,也会有光透进来的缝隙。”
十日后,船队在暴风雨中迷失方向。当乌云散去,一座被紫色雾气笼罩的岛屿出现在海平面。岛上的山峰呈现出诡异的镜面光泽,而海岸边的礁石竟在自动排列组合。崔知夏举起望远镜,瞳孔突然收缩——那些礁石缝隙间,藏着无数黑曜石镜,正随着潮汐转动角度。
“是'星移斗转阵'!”她立即下令停船,“这是利用天体运行规律的防御系统,任何船只靠近都会被镜光绞碎!”话音未落,海面突然亮起幽蓝光芒,数十道镜光从礁石间射出,在船队前方炸开巨大的水花。阿砚望着不断重组的礁石阵,突然喊道:“先生!礁石排列的轨迹,和令牌上的星图很像!”
崔知夏取出令牌,借着月光比对星图与礁石阵的方位。当她将令牌对准天空的北斗七星,奇迹发生了——岛屿上空的紫色雾气开始消散,露出山顶那座由十二面巨型棱镜组成的建筑。但更惊人的是,建筑下方的山体表面,竟浮现出若隐若现的《永乐大典》书页投影。
“那就是天工秘库!”崔知夏的声音带着兴奋,“但想要靠近,必须破解镜阵的运转规律。阿砚,你还记得文庙中发现的光学密码吗?”两人立即在船舱内推演,将十二色光谱与星图方位、潮汐时辰一一对应。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他们终于找到了破解之法——用特定顺序的光脉冲干扰镜阵的能量节点。
改良后的光学炮被推上甲板。崔知夏亲自操作装置,十二色光谱在炮口汇聚成螺旋状光柱。当光束击中礁石阵的核心镜面,整个防御系统发出刺耳的轰鸣。礁石开始剧烈摇晃,那些隐藏的黑曜石镜纷纷炸裂。趁着镜阵失效的间隙,船队全速驶向岛屿。
然而,当他们登上沙滩的瞬间,无数机械傀儡从地下升起。这些傀儡的关节处镶嵌着紫晶,眼中闪烁着与镜师相同的幽光。崔知夏举起三棱镜,发现傀儡行动的轨迹竟遵循着某种光学反射原理。她立即指挥众人组成八卦阵型,利用镜面盾牌反射傀儡发射的光弹。
激战中,崔知夏注意到傀儡群中有个特别的身影——那具傀儡手中捧着的,正是完整无缺的《永乐大典》正本!她不顾一切地冲过去,却在接近时触发了地面的光学机关。无数道镜光突然从四面八方射来,将她困在一个不断收缩的光笼中。
“想要正本?那就用你的命来换!”熟悉的声音从山顶传来。崔知夏抬头,只见镜师的傀儡站在天工秘库前,手中的星图罗盘正吸收着十二面棱镜的能量。更可怕的是,秘库大门缓缓开启,里面隐约可见某种散发着诡异光芒的巨型装置——那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光学杀阵”。
阿砚的怒吼从光笼外传来,少年参将正带领死士们浴血奋战。崔知夏握紧三棱镜,突然想起托马斯神父的话:“最强大的光,源于人心的澄明。”她闭上眼,将所有杂念排空,当再次睁眼时,眼中只有纯粹的坚定。手中的三棱镜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光,光笼在这光芒中寸寸碎裂。
“镜师,你的幻境该结束了!”崔知夏冲向山顶,十二色光谱在她身后织成绚丽的光带。当她与镜师的傀儡再次对峙时,手中的光学装置与天工秘库的十二面棱镜产生了共鸣。整个岛屿开始震动,《永乐大典》正本从傀儡手中飞起,悬浮在空中自动翻开。
书页间的文字在光芒中流转,崔知夏终于看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