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晋乱 > 第179章 杜预计取江陵城,周昉借书归降。

第179章 杜预计取江陵城,周昉借书归降。(3/3)

;周昉这是要学张仪欺楚。"他忽然扬鞭指向云雾缭绕的山峦,"传令全军,在回雁峰下扎营。"

    衡阳城头,郡守周昉望着晋军炊烟在群峰间袅袅升起,手中玉如意几乎捏出裂痕。这位以《南岳赋》名动江东的文士,此刻案头却摆着三封截然不同的书信。

    第一封是杜预亲笔,素绢上寥寥数语:"闻君藏《禹贡九州图》真本,愿借观三日。"第二封来自武陵蛮帅,兽皮血书歪斜写着"誓取周昉首级"。第三封最奇,竟是其族弟从建业送来的空函——唯封泥处留着孙皓惯用的獬豸印痕。

    "好个杜元凯,连我书房私藏都打探得清楚。"周昉挥退侍从,独自登上南门城楼。暮色中忽见雁阵掠空,领头灰雁爪系帛书,正落在晋军营寨方向。

    “某家借书与你!”

    三日后,石鼓书院江声阁内,杜预与周昉隔枰对坐。青铜博山炉吐着沉水香,却掩不住阁外三千甲士的肃杀。

    "杜侯这手金蝉脱壳用得妙。"周昉落子时广袖带风,"假借借书之名,实为让某看清孙皓猜忌之心。"棋盘上白子突然连成"吴"字阵型。

    杜预执黑子轻叩檀枰:"使君可知此书院前身?"不等回答便自答,"乃是汉光武时伏波将军屯兵处。"说着黑子刺入白阵,将"吴"字拦腰截断。

    阁外突然喧哗,武陵蛮帅的牛角号穿透江涛。周昉指尖棋子倏然坠枰,却见杜预抚掌大笑:"来得正好!"霎时屏风后转出被缚的蛮族王子,晋军士卒抬进的鎏金箱内,赫然是周氏祖庙失窃的祭器。

    九月九日重阳,衡阳城门轰然洞开。周昉白衣素车而出,却在看到迎接仪仗时瞳孔骤缩——杜预竟命人持他年少所作的《南岳云松赋》为幡旗,八百晋军齐诵文中佳句。

    "使君请看。"杜预忽然掀开车帘。晨雾散处,可见湘江畔新立十二座粮仓,漕船正卸下裹着青蒿的吴地稻种。更远处,被焚毁的周氏宗祠已在原址重建,上悬的御赐"文枢世泽"匾额墨迹未干。

    周昉的玉簪突然断裂,白发散落肩头。他颤巍巍捧起杜预奉上的《禹贡九州图》,帛书展开时飘落数片晒干的茱萸——正是三日前系在雁足之物。江风卷着祭文灰烬掠过车辕,这位江东名士终于长揖及地:"衡阳七县,愿效南阳诸葛故事。"

    是夜,湘江乌篷船内,老渔人对着戴斗笠的女子咂舌:"都说杜侯是星宿下凡,今日竟见他在空中写字!"

    船娘拢紧蓑衣轻笑:"阿爹眼花啦,那是晋军用孔明灯组成的'免赋三年'。"她摇橹的手指结着新茧,腕上却戴着只有世家侍女才有的翠玉镯——舱内暗格中,赫然藏着半枚劈作信符的虎符。

    江心忽有红鲤跃波,搅碎满河星斗。北岸晋军大营传来隐约更鼓,与南岸衡山道观的晨钟撞在一处,惊起芦苇丛中成片的萤火,恍若星河倾落人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