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电视幽默轻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第一部全部在境外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北平人在纽约》,包括去年的《金婚》,依旧大爆。
郑小龙本人不谈,冯小钢、赵宝钢、葛尤、姜纹、张国利,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王四聪悄声问道:“老冯,感觉有戏没戏,我们也是第一次投电视剧嘛。”
裤子很有信心:“你甭管他拍什么,老郑手里出来的玩意儿没有不行的,就看能露多少投资额给我们了,况且——”
他声音愈发低了:“这次就着《文化产业振兴法》的东风,中心要从事业单位改制到企业,你想想老郑他?”
话未说尽,但王四聪已经领略大概。
没错,郑主任也俨然和上一世一样,把这部作品当成了进身之阶。
很显然,从事业单位到自负盈亏且有着上市公司“歌华有线”的企业中去,郑小龙作为从80年代就掌管中心的元老、功臣,也可谓是搭上了便车。
事业单位不存在个人持股,但歌华传媒可不同啊?
从电视艺术中心到歌华,是顺应产业政策做出的调整,也是为了激发创作活力、提高人员待遇迈出的“巨大一步”。
冯小钢解释道:“因此这部《甄嬛传》的成败非常关键,涉及到老郑后续的安排和待遇,甚至是股份。”
他自信道:“小王总你放心,我跟他认识二十多年了,今天打个招呼,回头再软磨硬泡便是,没太大问题。”
不轻不重地“砰”得一声,郑小龙面色有些怪异地返身回来。
似乎被裤子的乌鸦嘴给说中了,还真出问题了。
只不过是个小问题。
“郑导?您这是……”
郑小龙笑道:“没什么,刘欢之前介绍个女歌手来唱片头曲和插曲,突然说病了来不了,想协商解约。”
“我本来还挺看好海政这姑娘的,叫姚贝娜,片头曲《红颜劫》也是刘欢作曲,这下子,害!”
横竖也不是太过致命的问题,只是如同冯小钢刚刚所述,这部电视剧对郑小龙的意义非凡,涉及到能否在这次文化事业单位的混改中“拔得头筹”。
在这种关头打了磕绊,那是十分不美的,因此他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颇高,光是剧本就已经改到第三稿了。
“姚贝娜?”冯小钢皱眉,“有些熟悉这名儿,好像……”
“诶?他不是刘伊妃那朋友吗?之前是给华艺的《来自星星的你》唱主题曲的来着。”
小钢炮还是意难平,到现在还叨咕着华艺这桩前朝旧事呢,堪比陆秀夫。
“哦?刘伊妃啊,嗯。”郑小龙眉头微皱,十月份这几天关于胡润百富榜和“211亿”美元资产的事儿快传疯了,他这个再不关注娱乐新闻的老年人也熟悉得很。
不过他这会儿也没想太多,毕竟自己跟问界和那位隐形首富……不对,应该叫隐形巨富往日无怨、近日无仇。
只不过自己是老京圈,他是新势力,双方之前因为陈开歌、华艺等人有些小小的不愉快罢了,也即2007年因为“一个馒头”事件引发的封杀令。(309章)
封杀最后被证明是一次可笑而无效的舆论集会,各人事后纷纷删博缩头,路老板也“只诛首恶”,把太郎父子绳之以法。
这一次,迫于华艺、大院等京圈的阵营裹挟,他也是参与者之一。
王四聪从听到刘伊妃的名字开始就有些警醒。
说是杯弓蛇影也好、说是十年怕井绳也罢,这个老爹嘴里的“人家的孩子”确实给他们这些竞争对手的精神压力太大。
姚贝娜和刘伊妃有关系,就是和路宽有关系,怎么偏偏在这个时候要求解约?
他们这帮人好歹还要挤进来“求购”呢,你一个搭上郑小龙顺风车的歌手还不愿意了?
这合理吗?
自己当然是不敢直撄其锋的,但完全可以借着郑小龙一探究竟嘛!
王四聪想了想,斟酌道:“郑导,听说问界也要上古装剧,跟你们两家一样,也是网络的P改编,不知道跟这事儿有没有关系。”
“哦,正常竞争嘛,应该挨不着。”郑小龙不接他的试探,“电影这一块我没有发言权,电视这一块,问界也是很会抓潮流和重点的。”
“前几年谍战、军旅题材火的时候他们有《潜伏》、《士兵突击》,都是爆款。”
“去年我看乐视文化做了《蜗居》这样的现实题材,问界也做了《裸婚时代》,也是找问的文璋。”
“还有湘台做韩国偶像,他们就做《星你》和《流星雨》这样的国产偶像,包括这一次的古装热潮,我们做清宫戏,他们做其他朝代,都可以理解的。”
话说了这么多,老郑的意思很明显:
人家是踏马的谁都打,不是针对我一个,凡是市场热点和潮流题材问界都要追,你就别挑拨离间了!
“原来如此,我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