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缺少有经验的师傅指导。
他看向眼前的年轻人,道:
“这么说的话,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研制,现在进展得很不错喽?”
“对,张教授很厉害。不过他经常说,都是多亏了您的指导,我们才能够有现在的进度。”年轻人激动道。
这可是李暮李顾问啊!
他刚刚来车研所没几天。
还是第一次见到呢。
想到这里,他连忙道:
“李,李顾问,我叫赵佳郑,是从军事工程学院调过来的”
“你知道炮射D弹最近的研制情况吗?”李暮想了想,问道。
他难得过来一趟。
至少也听一听进度才行。
当然,这些找麻志浩和宋琨也能问到。
不过他临时起意,想考校一下眼前的年轻人。
赵佳郑平复下兴奋的内心,道:
“那您就问对人了,我就是炮射D弹组的。”
“目前我们还在完成了摸索理论阶段,正在攻克您提出的三项关键技术。”
“只不过在第一关,我们就遇到了阻碍,没有办法实现高过载发射技术。”
他说到最后,略微有些惭愧。
毕竟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研制小组比起来。
他们这边的进度,可就差太多了。
“不用失落,这不是你的问题。”李暮安慰了一句,然后道:但我想听一听你的想法,怎么样,能说说吗?”
听到这话。
赵佳郑先是愣了愣,然后露出喜色。
只是很快,他的眉头又狠狠地拧起,皱成一团。
毕竟要是说不好的话,可就太丢脸了。
而且在自己崇拜的榜样面前丢脸。
李暮不用看都知道他的想法,无非是怕说错。
他笑道:
“说错了也不要紧,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就好。”
闻言,赵佳郑犹豫良久。
才慢慢道:
“高过载发射技术的难点,主要集中在D弹发射瞬间,需要承受极高的加速度。”
“通常来说,这个速度可达数万倍重力加速度,也就是数万个g。”
“这也就对D弹的结构、材料、电子器件以及制导系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他先是分析了一遍问题的关键。
顺带趁着这个时间,去理清思路。
毕竟面对李暮,很难让人不感到有压力。
“说得不错,看来没少下功夫嘛!”李暮笑着肯定了他一句。
这些内容基础归基础。
但也不是谁都能记得这么清楚,且随时都能够说出来的。
“谢谢李顾问。”赵佳郑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得到了认可。
他的胆子确实放大了许多,接着道:
“然后就是我们遇到的问题,第一,是结构强度和材料问题。”
“D弹在发射的瞬间,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导致结构变形或损坏。”
“第二是电子器件的扛过载能力问题,在极高过载下,D弹内部的电子器件容易出现失效的问题……”
炮射D弹遇到的问题,一共有7点:
结构强度和材料、电子器件的抗过载能力、制导系统的稳定性、发动机与推进系统的可靠性、战斗部的安全性、发射动力学与弹道控制、试验与验证。
解决这些难点,需要多学科协同攻关。
仅凭张数顺带领的装备研制组,想要解决还是很有难度的。
“在结构强度和材料问题上,我认为我们可以继续优化弹体设计,通过仿真和试验验证结构的抗过载能力。还可以对关键部件进行加固设计。”赵佳郑最后道。
这个答案,也是他这段时间来冥思苦想之后得出的结果。
还没有来得及和张数顺汇报。
所以此时说出来,心中还是非常忐忑的。
李暮点点头,道:
“思路不错,通过采用流线型设计、模块化设计和加强关键部位等方法,确实能有效提升结构强度。”
“加固的想法也十分不错。在弹体外部增加环形加强结构,在弹体关键部位增加蒙皮厚度。”
“乃至是使用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包裹弹体,都能够增强整体的强度。不过我还建议你可以在动力学优化上深入地想一想。”
他说完后,心中不由得感叹。
——眼前的年轻人,不愧是夏国反坦克D弹领域的奠基人。
赵佳郑,军械材料与火炮设计方面的专家,夏国第一代反坦克D弹项目的副总设计师。
在天赋和能力上,都无可挑剔。
“您,您过奖了!”赵佳郑有些发呆。
他才说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