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 第419章 根本不是谣言,就是真的

第419章 根本不是谣言,就是真的(1/4)

    “我们不怕困难,有困难才好呢,更有挑战性。而且我们相信您能够带领我们完成这项研究任务!”苏东莊道。

    难?

    他和雷鸣听着确实觉得挺难的。

    要将计算机放到坦克上,那得多小才行。

    可他们做不到,不代表李暮做不到。

    一旁的吴有望想了想,道:“李暮,这个项目的工程恐怕不小吧,我看要不要联合雷达研究所和车研所那边一起搞?”

    既然研究那些系统和电子设备的目的最终是为了造坦克,那么自然要考虑适配性。

    “暂时还不行。”李暮摇了摇头,道:“车研所那边目前正在全力突破坦克发动机方面的技术,而且我也不想让他们那么快知道。”

    他虽然打算尽快和杨英“摊牌”,但也没必要这么快。

    什么都没有准备,仅凭一张嘴,他不觉得自己能说服对方放弃研制z-111的打算。

    除非他掏出研究方案,直接拍在桌子上。

    “这又是为什么?一起研究不是更快吗?”吴有望疑惑地问道。

    苏东莊和雷鸣也不由投来好奇的目光。

    闻言,李暮想了想,道:“那边在重型坦克上已经研制两年时间了。”

    他并没有解释得太多。

    不过这句话足够让三人猜出背后的原因了。

    “原来如此。”吴有望最先想明白,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再提。

    苏东莊和雷鸣两人反应稍慢,但也很快反应过来。

    研究了两年的东西,想要劝别人放弃,确实不太容易。

    他们是可以相信李暮,但别人不一定。

    两年日日夜夜、呕心沥血的研究,忽然来了个人说不对,哪怕明知其是最权威最厉害的专家,恐怕也无法接受。

    甚至还可能会打压、排挤说这话的人。

    想到这里,两个人当即道:“李顾问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快拿出成绩!”

    “好,那我等着看。今天你们就先去休息,等明天我拿方案过来,我们再继续开会讨论。”李暮笑着。

    随后,他又勉励了两人一番,才让他们离开。

    ……

    待苏东莊和雷鸣走后。

    李暮又找来了黄新华,问了问他关于集成电路的研究情况。

    不过进展依旧不是特别大,仅仅达到了17.4。

    没有光刻机的直接提升,想要再大幅度地提升集成度,确实不太现实。

    黄新华听完李暮对于车载计算机的要求后,沉吟了许久。

    然后才开口道:“如果顺利的话,一年之内,应该能够勉强做到。”

    他估算的时间,和李暮想得差不多。

    想要搞定车载计算机,首先得把16位处理器拿出来。

    然而现在他们的处理器,才刚刚开发出8位而已。

    在历史上,8位处理器于72年出现,而16位处理器为78年,相差了6年左右。

    黄新华敢放言一年就做到,已经是沾了分布式投影光刻机比较先进的优势。

    “不用那么着急,还是要保证质量,如果顺利的话,我还想在里面加入火控计算机、炮塔计算机和车体计算机。”李暮道。

    99式主战重坦上的车载计算机,可不仅仅只有一个。

    黄新华道:

    “好,听你的,不过你得给我招些人了。”

    “现在进所里的年轻人,个个都奔着往软件工程开发组那边去。”

    “我这边都没有几个像样的,只靠我一个老头子,可有点熬不住啊!”

    他说完后,不免叹了口气。

    软件工程的大热,让这个半导体研究所都变了味了,要不是名字没改,都快成软件工程研究所了。

    当然,他也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毕竟比起枯燥的集成度提升研究,显然是蕴含着无数可能性的软件工程开发,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

    平时不着急的话,他倒是可以坚持。

    但现在要搞尽快实现集成度的突破,拿出16位处理器,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补充了。

    “这方面我去解决,您放心吧。”李暮点了点头,干脆地点头道。

    不就是要人嘛,那多简单。

    只要按照后世的资料一查,有的是大佬可以挑。

    他之前不这么做,只是担心因为自己的影响,让这些大佬们的人生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万一因此使得大佬们最后泯然众人,那就得不偿失了。

    但现在他从杨天形、苏东莊等人身上得到了印证——只要培养得当,便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那就不用担心了,要多少就招多少。

    ……

    回到特楼时,已经是深夜。

    和黄新华、吴有望,以及后来开完会赶到的王绶觉一直谈到了11点左右,李暮才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