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泼刀行 > 第754章岱宗之下

第754章岱宗之下(2/3)

马过来,侧身道:“道长,今天怕是赶不到泰安了,天色将黑,随后找个地方避雨,你不是对这地方很熟么?”

    王道玄当年江湖流浪,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冀州与齐鲁大地。

    有段时间,甚至在泰安城中摆摊算卦数月。

    “我想想…”

    王道玄探出头来,看了看周围。

    “继续往前,我记得有座破庙荒祠…”

    …………

    天色向晚如泼墨,雨势稍歇,却成濛濛湿雾,黏在衣裳上甩不脱。

    前路官道左侧,忽见岔出一条淹草小径,半隐在歪斜槐木后。

    队伍按照王道玄指点,左转进入这荒野小道。

    很快,便看到一座低矮庙门坍了半边,嵌在颓壁之间。

    门匾早朽成半截,只余一个斑驳的“泰”字残迹。

    “就这里了!好歹是片瓦!”沙里飞朝后高喊。

    这座荒祠面积不大,正堂只容得两三辆车马,只得将马车停在外面。

    走入其中,但见正中神龛供的不知是山神还是土地,泥胎剥落大半,露出朽木骨骼。

    神案倾颓,残烛凝泪,积尘厚得能埋脚。

    墙边散落些乱草蒲团,早被潮气浸成青黑。

    最扎眼是屋顶几个窟窿,天光裹着细密雨丝,斜斜钻入堂内,在土砖地上蚀出深暗水洼。

    檐溜滴答,打在断砖上,声如更漏。

    沙里飞与吕三急急搬下干粮桶,武巴抽刀劈开散落供桌做柴禾。

    火镰擦燃,一道橘红光晕猛然涨破堂内昏翳,映得四壁神怪壁画残片忽明忽暗。

    那壁上是半条斑驳蟠龙,龙目剜落处留下黑洞,龙身鳞片却似在烟气里游动。

    火舌舔舐湿柴,白烟便丝丝缕缕卷起。

    李衍抱臂倚在庙门内槛,查看神像。

    他们露宿荒野,自然不怕什么鬼怪,而且也没发现什么异象。

    只是让他奇怪,什么神像会建的如此偏僻。

    “这是碧霞元君祠。”

    王道玄见状解释道:“原本附近有个村庄,常年供奉,但因为一场大疫,整个村子无一存活,没了香火,这里也渐渐荒废。”

    李衍笑道:“神仙也离不开人啊…”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奶奶,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岱史》中被称为“玉青大帝”,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

    其道场,自然是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

    这位也是国家祭祀的神灵,号称“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可见其影响力。

    这次来泰山,是要调查东岳神位变动之事。

    碰到泰山娘娘的庙,李衍自然忍不住要多看两眼。

    随即,他就被那些壁画上描述的事,所吸引。

    上面除了龙,还有众多小人,跟在龙身后,向着碧霞元君叩拜。

    “这说的是北宋年间的事。”

    王道玄微笑解释道:“当年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于是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以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哦?”

    李衍一听,便发现问题,“那时才转为国祭?”

    王道玄自然知道他的意思,点头道:“没错,之前皆是民间祭祀,后来因为此事,加上玄门推波助澜,才让碧霞元君享国祭,且列入神仙谱。”

    “不过年代却很久,曾称泰山玉女,黄帝时始见,汉明帝时再见。”

    李衍听罢,若有所思。

    这碧霞元君的经历,倒是和二郎真君有些相似。

    按二郎真君所言,能在大罗法界独自开辟区域,庇护仙神者,通常大部分时间都不会露面,也不知这位如今是什么道行。

    泰山府君之位变动,是否与其有关……

    …………

    一夜雨歇,次日竟是朗朗乾坤。

    碧霞元君祠外,洗刷过的山林青翠欲滴。

    李衍一行人车马并进,沿着官道往泰安城行去。

    晌午时分,一座巍峨的城池轮廓出现在视野尽头。

    青灰色的城墙沿着山势蜿蜒,犹如巨蟒蟠踞泰山脚下。

    正是泰安州城。

    车马穿过瓮城,驶入泰安东门。

    甫一入城,喧嚣声与浓郁的香火气便扑面而来。

    街道虽不宽阔,却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石板路被经年累月的足迹磨得光滑发亮,两旁店铺林立,多以售卖香烛纸马、神佛塑像、泰山石敢当为主。

    旅店、酒肆、茶馆的招幡在微风中轻摆,门口小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空气中弥漫着炊烟、檀香、油炸点心的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