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 第1065章 羽正皇后的“正”

第1065章 羽正皇后的“正”(1/2)

    高门大族紧闭府门,任凭皇城烽火连天。这是梁国世家百年来的立身之道,也是他们历经数朝而不倒的根本。

    无论是当年恒帝被逼宫,抑或是不久前恒帝再次夺回帝位。这些世家大族皆紧闭府门作壁上观。

    他们当中自然也有女儿是墉帝的妃子,但当看见恒帝势如破竹杀入皇城时,他们全都成了缩头乌龟。

    羽帝的质问,令百官沉默。

    羽帝上位后,能保持世家大族的体面,不过是念在天下初定,不宜大动干戈。

    如今还想让贵女入宫?简直痴人说梦。

    历代帝王皆如是,便是当年的明德帝,也身不由己,不得不屈从,以后宫为纽带牵制前朝。

    可羽帝不同。他手中兵权在握,身后更有北翼铁骑为恃。

    当年萧允德与他击掌为誓,“我助你回梁国夺位,你许我北翼百年太平。”

    而今狼烟散尽,当年的诺言已成两国命脉。

    北翼敢放手改革,因有梁国为屏障;羽帝能乾纲独断,亦因北翼是后盾。

    是以他们都可以任性又强势地取缔后宫。

    羽帝传内务府总管呈上历年来墉帝后宫的厚重账册,让百官传阅。

    百官咋舌。

    后宫竟然要耗费如此庞大数目的银子吗?

    账册上朱批赫然在目:六宫岁耗,可养十万边军。那几个字隐隐透着羽帝的不满。

    羽帝眸光冷冽,“礼部不必整日将‘阴阳纲常’挂在嘴边,众卿也莫要再拿‘子嗣单薄’说事。如今东宫已定,国本得立,就不必再多几个皇子出来互相厮杀给众位看了。”

    殿中一片死寂。

    就听羽帝一声“传旨”,即日起取消六宫规制。

    在众人以为羽帝从不在意贵女时,却又见帝王将御案上的一本册子翻开,“朕知金尚书之女精通水利,魏将军的嫡妹擅医理,张侍郎的侄女熟读兵法……”

    那册上竟然密密麻麻记载着各家贵女的才学,“与其让贵女在后宫争风吃醋,不如入朝为官,为朕分忧。”

    这回当真是把百官惊到了:女子入朝为官?

    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愤怒到不能自已,譬如吏部尚书金大人。

    他早知女儿比工部那群贪腐糜烂的饭桶强上许多,每每都叹息遗憾,觉得女儿若是身为男儿身,不知得多光耀门楣。

    且他金家说来也怪,生的儿子个个平庸,生的女儿却是个顶个出色。

    他自然也生出过送女儿入宫的念头,这是身为臣子的自觉性。

    但相较而言,若能让女儿入仕为官,那是比入宫更好的归宿。

    金大人不是想让女儿做官,而是想让女儿桌案上那些图纸全都变成现实。他当殿撩袍跪下,高声道,“吾皇圣明!”

    羽帝淡笑,“即日始,以《女科考录》为准则,女子当与百官同试入仕。令爱若当真有才学,不妨试试。”

    金大人大喜,“微臣遵旨。”

    陆续有臣子随金大人之后,赞同女官入仕。

    即使百官附和者不达一半,却也达到了羽帝想要的效果。

    羽帝突然话锋一转,又转回了原先的议题,“朕废六宫旧制,自然不单为省银两。”他眸光意味深长地扫过群臣,“家宅不宁,何以治天下?”

    他执起朱笔,在诏书上添了遒劲一行。

    鸿胪寺卿出列宣诏,“制曰:朕观历代兴衰,家齐国治。今敕令百官,不置偏房不养外室者,月俸增三成。倘有欺瞒,依贪赃例严惩。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群臣齐齐缄默。

    那是月俸三成的问题吗?那是一种资格,是能不能入得了羽帝眼的资格,甚至可能会成为官员升迁的一种审核标准。

    殿角铜漏滴答声中,工部尚书尤大人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他新纳的第八房妾室,上月刚产下庶子。

    羽帝自然清楚“一夫一妻制”的推行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让人接受。

    正如女子入仕,之所以推行起来比平常容易,概因北翼已率先实行,且并不损及男子利益。

    是以减少妾室,约束德行,只能以奖励的方式进行,而非强制。

    接下来,羽帝政令频出,围绕几方面。

    其一,明晰御史台的职责范围,杜绝空谈误事的陋习

    其二,整顿工部。

    工部牵扯出来的贪腐问题,简直触目惊心。这也是羽帝迟迟不动工部的原因。

    下狱的官员一大串,拔出萝卜带出泥,把大理寺和刑部忙得脚不沾地。

    其三,梁国与北翼朝廷签订互市契书,打通双方各种贸易通道。

    事实上,此举使得十二州的关税收入比往年赋税还多三成。

    史官在《西梁春秋》中这样记录帝后商业兴国:免赋税是“示仁”,增关税是“藏锋”,二者共同实现了免赋税而不伤国本。

    待这些政令举措一一落实,日子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