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唐天将军 > 第五百零三章 两河流域的环境,与罗马帝国接壤

第五百零三章 两河流域的环境,与罗马帝国接壤(1/3)

    有两河流域原住民首领辅助,李国贞和关播在安抚两河流域留下的大食人、以及其他各民族时更加容易。

    不愿意随伊布·萨拉姆离开的人,更有可能被招揽。

    没有什么比土地更能拉拢平民百姓的心。

    民以食为天,到哪都一样。

    在这个时代,农耕文明的经济发展,全靠农业。

    毕竟只有吃饱饭了,才能做其他事情。

    地广人稀,贵族逃离。留下的耕地一望无际。

    李瑄亲自送李奕领兵前往耶路撒冷、大马士革。

    待张兴、李嗣业率领士卒出发叙利亚北部时,李瑄在禁卫军的护卫下,在唐军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巡视。

    李瑄对两河流域的理解停留在前世,以及现在的锦衣卫搜集的资料上,不能尽详。

    后世人提起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这两河流域,第一时间会想到石油。

    紧接着是贫瘠的不毛之地。

    要知道,后世人也称呼这个时期的两河流域为“新月沃地”。

    这里不论是苏美尔人,以及希伯来人、波斯人、大食人等等,都视两河流域为上天最好的赠礼。

    古巴比伦王囯、苏美尔王国、阿卡德王朝、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这些古代文明皆闪耀两河流域。

    千年前,波斯人灭新巴比伦,波斯帝国开始统治两河流域。

    二百多年后,马其顿王国兴起,众所周知的亚历山大在四年之内,三败波斯帝囯,杀死波斯帝囯最后一任皇帝大流士三世,替代波斯统治了两河流域。

    不过,亚历山大建立的帝国并未维持多久,就因亚历山大的病逝而解体了。

    马其顿王国解体后,两河流域又换了个主人,叫塞琉古一世。塞琉古一世本是亚历山大手下的军官,亚历山大死后,他占领了原亚历山大帝国东部包括两河流域在内的领土,建立了塞琉古帝国,长达二百多年。

    紧接着,华夏所熟知,一度与大汉王朝看齐的安息帝国闪亮登场。

    可是安息帝国与古罗马帝国无休止的内耗中衰败。

    然后就是熟悉的脉络,波斯人建立的萨珊波斯主宰两河流域。

    大食人走出沙漠,灭亡了萨珊波斯,建立大食帝国。

    直到现在,大唐在李瑄的带领下,万里西征,成为两河流域新的主人。

    两河流域的“王朝争霸”,一点都不亚于华夏。

    只是华夏历代是一个民族在更迭,所以历史脉络不断,文学经典传承不断。

    而两河流域则是不同的民族、人种,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

    有的民族强盛的很快,但灭亡的也很快。

    几千年来,华夏人依旧是华夏人,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但曾经主宰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人、苏美尔人、阿摩利人早已销声匿迹。

    或许只有未来考古,才能找到他们的痕迹。

    所以,华夏文明的包容性,一直是李瑄提倡的。

    不以血脉论汉人。

    只要认同华夏文化,就是汉人。

    不认同,就是外人。

    毕竟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很可能来自同一批祖先。

    李瑄相信只要有百年时间,就能将一盘散沙的中东地区全部归拢。

    “启奏至尊,这里真是好地方,土壤肥沃,又是入西方的战略要道,丝绸之路必经之路,控制这里,商贸一定更为繁华。”

    随行的商部侍郎萧昕跟随李瑄巡视三天以后,发出感慨。

    目光望向世界,才知天外有天。

    以前以为除了神州大地,四方皆为蛮夷,甚至还有茹毛饮血的未开化者。

    到大食、波斯以后,学习一些波斯语,萧昕才明白有的波斯人是真有文化。

    他们的百姓也和大唐差不多,以耕种为生。只是生活条件与现在的大唐百姓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朕命名关中北部为黄土高原,是因为那里的树木已被砍伐殆尽。两河流域现如今土壤已不比千年前。我们在黄土高原种树,以免水土流失。两河流域也面临相同的情况,而且它的情况比黄土高原更复杂。我们在种植粮食的时候,还要保护。否则将永远失去这千里沃土……”

    李瑄在一处田头,捧了一捧泥土,郑重其事地说道。

    两河流域的土壤现在只是相对肥沃,并不是永远都肥沃。

    而且已经不比以前。

    因为两河流域水量充足却地势低洼且气候干燥,时间长了会造成盐分沉淀、土壤盐碱化。

    这个时代两河流域的原住民怎么可能重视这一个问题?

    一旦两河流域的生态崩了;肥沃的土壤变成了盐碱地,优势变成了劣势;粮食大量减少,不能养育太多人口,就会再现后世的局面,无法挽回。

    “臣愚昧,不明白在这两河之间,耕地有什么差错?”

    萧昕非常纳闷,黄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