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桂花香,梁山好汉喜洋洋。
中秋佳节共欢庆,两寨兄弟情谊长。
明月高悬照大地,繁星点点耀光芒。
美酒佳肴摆满桌,欢声笑语乐无疆。
上回说到,水泊梁山各位头领与马陵寨诸位头领比武过后,情谊愈加更深,马陵山便在梁山泊停留一月有余,一月之后正值中秋佳节之际,殷浩便教女易牙田明暄、似庖丁曹佳华两名头领摆下筵席来,欲要与众人共度佳节,当晚月色明朗,就在忠义堂内摆下宴席,好酒好肉的都端上来,寨中果蔬也有供应,除值守三关头领喝完几杯后,便回关去,其他人三三两两或有下山的,或有留在山寨中喝酒的。正是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
且说那王梓权独自下山,径往济州城里去观灯。但见街市上人烟凑集,车马喧阗,端的十分热闹。梁山泊中亦有几个头领改换了装束,杂在人群里看灯。这王梓权肩扛着一条金顶枣阳槊,正行间,忽听得前头人声嘈杂,不由心头疑惑,便分开众人,抢上前去。定睛看时,却见一个店家正推搡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王梓权近前细认,这一看不要紧,直惊得他三魂荡荡,七魄悠悠,原来那被驱赶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家嫡亲兄弟王梓浩。
原来那王梓权投奔梁山后,家中尚有一胞弟名唤梓浩,使得一手好枪棒。只因梓权自幼父母双亡,与幼弟梓浩相依为命。当年梓权在武场上一举夺魁,赴青州任职时,本欲差亲兵接梓浩同住。谁想樊星让梓权同去征讨梁山,后梓权归顺山寨,朝廷竟发下海捕文书,要拿他家属问罪。差役追至保定府原籍时,幸得梓浩早得风声,连夜逃出,一路辗转来到济州。
怎奈官兵缉捕甚紧,梓浩欲在城中暂歇两日,再去梁山寻兄。谁知盘缠用尽,店家见梓浩衣衫褴褛,便要讨清房钱才肯放行。梓浩脱身不得,正在焦躁之际,恰被王梓权撞见。梓权见状,心中叫苦,急忙摸遍身上,偏是此番下山带的银钱不多,方才又买了些吃食物件,所剩无几。待要回山取钱,又恐耽搁时辰。正自踌躇,忽见人群里钻出两条好汉,正是张明峻、陆盈赶到此处。
原来那陆盈与张明峻夫妇二人趁着这中秋佳节,也来城中赏玩花灯。正行间,忽听得这边喧嚷,便挤进来看个究竟。王梓权见了二人,如见救星,慌忙上前唱个大喏道“哥哥嫂嫂来得正好!万望搭救我兄弟则个!”二人细问缘由,方知端的。张明峻当即从怀中摸出一锭大银,约莫五十两上下,啪地拍在柜上,喝道“店家休要啰唣!这些银子尽够还你房钱,快放了这位好汉!”那店家见了白花花的银子,顿时眉开眼笑,连声应道“使得使得!”忙不迭将王梓浩放出。
梓浩见兄长引荐,当即上前拜谢,兄弟二人相拥大哭。众头领见了,无不感叹。梓权再三谢过张明峻夫妇,便携了梓浩先行回山。一路上,兄弟二人互诉别后衷肠,说到伤心处,俱各垂泪;谈及朝廷逼迫,又都咬牙切齿,及至山寨,梓权引荐梓浩拜见殷浩。那殷浩抬眼细看,但见这梓浩身长八尺,膀阔腰圆;淡黄面皮,双目如电;手中一杆点钢枪,寒光凛凛;年纪不过二十五六,却已显出一派英雄气概。殷浩大喜,拍案道“真乃虎兄无犬弟也!”当即在聚贤堂上排定座次,令其坐了第三把交椅。又因梓浩枪法精熟,便命他在陈黯之麾下听用,专司操练枪棒。
有四句诗单赞王梓浩曰
王家儿郎胆气豪,横枪立马立功劳。
忠肝义胆传千古,青史留名永不消。
且说党梦晗、谢云策夫妇二人,闲来无事,信步至济州城中。但见街市上簪子摊儿挨挨挤挤,好不热闹。梦晗随手拈起一支簪儿,对镜插了,转首问云策道“官人,你看俺戴这簪儿可中看么?”云策一时看得呆了,半晌方醒过神来,笑道“梦晗天生丽质,便是荆钗布裙也掩不住,何况这精巧簪儿?端的标致!”正说间,忽闻河边有人吆喝卖花灯,云策便挽了梦晗纤手,同去耍子。二人遂在河畔放灯嬉戏,不觉已是几个时辰,尽兴方归,径回山寨去了。
且说杨成瑞、谢熙涵夫妇二人,自山寨而下,径往济州城里闲耍。那谢熙涵兴致勃发,掣出一条花枪,在街市上左盘右旋,舞得呼呼风响。杨成瑞在一旁拍手喝彩道“端的使得好枪!”正行间,忽见前方聚着一伙人,却是有人设局射箭为戏,头名者可得一枚精巧簪子。熙涵见了,不由分说,扯了成瑞衣袖便往前去。成瑞问那设局人道“敢问射一遭须几文钱?”那人答道“十文一箭。”成瑞便数出铜钱递过,取过宝雕弓,挽弓搭箭,觑得亲切,嗖嗖连发,箭箭中的,竟无虚发。众人齐声喝彩,那设局人只得将簪子奉上。成瑞亲手与熙涵簪了,熙涵粉面微红,夫妻二人欢欢喜喜,尽兴方归山寨。
且说沈峻熙、张梵晗二人一路谈论枪棒阵法,正说到酣处,忽听得前头喧嚷。举目看时,但见一个女娘被几个泼皮无赖围住,正待要行无礼。峻熙见状大怒,喝一声“直娘贼!安敢欺辱良家女子!”话音未落,早飞起一脚,将那为首的泼皮踢得飞出三丈开外,口吐鲜血。其余泼皮见不是头,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