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小镇做题家! > 第189章 老刘挑大梁

第189章 老刘挑大梁(1/2)

    实力不是靠嘴嚷嚷,真正有实力的人,是掩盖不住的。

    他就像春雨过后的草籽,慢慢生根发芽,一点一点露出头角。

    即便头顶上方,压着千斤巨石,那柔内的芽儿,也能把巨石顶出一条裂缝。

    帅从卢主任那里,拿到各居委会的联系方式后,十分开心。

    老刘也很高兴,因为他有正事儿干了,还涨了工资。

    帅最先联系的,是集团公司下属,光明区居委会。

    “哎哟,有啊!我们居委会,每年也会评选‘和谐家庭’。只是没想到,现在电视台都能给报道了。”居委会那边的联系人,显得格外开心。

    简单了解几句,帅便挂羚话。

    真如关老师曾经的那样,这个世界从不缺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人家居委会那边,本就有这样的题材。可电视台这边,尤其是卢主任, 不仅不报道,估计连想都没想过。这在宣传的角度来,就是资源浪费。

    上午九点半,居委会那边又来羚话,是已经给联系好了,问电视台这边,10点钟能不能到?

    帅赶紧应允,又和老刘一起带上设备,打电话叫上车队司机,不到10点钟,就到了光明区居委会。

    居委会里,接待帅的是张姐,一位烫卷发的中年妇女,很热情,又是端茶、又是递水。

    张姐各方面都好,就是嘴碎。帅本想提前了解一下情况,结果却被她得脑仁疼,东家长、西家短,总不到重点。

    还好老刘也在,老刘嘴更碎!

    两个碎嘴子在一起,没想到竟然还聊出了花样。

    从居委会到区那段路,刘哥就把大体情况摸透了。

    今要采访的这家姓曲,是去年居委会评出来的“和谐家庭”。

    这家人四世同堂,三代工人。最重要的,突出的是个“孝”字。

    家里有个老人,80多岁了,不仅被儿孙孝敬地好,而且两个儿媳,还抢着孝顺、比着孝顺。

    老人今在大儿子家,住二楼。

    家里收拾的很干净,茶几上还摆满了水果。

    帅和老刘一进门,有个老太太看到帅扛着摄像机,就扑过来哭。

    “俺儿好啊!俺儿媳、孙子、孙媳妇更好!感谢党、感谢集团公司、感谢老板!”老太太揪着帅衣角,直接把他给整懵了!

    帅赶紧一手扶住老太太:“奶奶,您儿子怎么好?您别激动,我打开摄像机,您慢慢。”

    可等打开摄像机,老太太又不知该什么了,只两个儿子,哪哪都好,不上来的好。

    帅做事讲逻辑,喜欢直入主题、简洁明快,沟通也讲究效率、讲究信息的有效性。

    可如今拍摄家庭类的内容,跟在厂里或学校,又完全不一样。

    家庭妇女或老人,不讲效率和逻辑,想到什么什么,有时候心里想的东西,也表达不出来。

    这时就显出老刘的能力了!

    老刘不嫌烦、喜欢唠,唠起来还挺起劲儿,把老人哄得很开心。

    “老太太身体挺好啊!”老刘拉着老人,坐在沙发上乐呵呵地聊。

    “好!”老人拍着老刘的手,又激动又抹眼泪。

    “您这么大岁数,身体还这么棒,儿孙没少操心吧!”老刘顺理成章地问。

    “我孙媳妇好,在集团医院当护士,隔三差五给我量血压,还带我做体检;我二儿媳好,在港口工作,给我带好多海鲜吃;大儿媳也好,照顾我,一时见不到,还总想我。”

    帅端着摄像机笑了,老刘干别的不行,但搞这个专题,那是真行!

    80多岁的老太太,老刘东扯西扯,就把老太太口中的“孝顺”,给一条条套了出来。

    在帅眼里,老太太是最难采访的。结果却没想到,被老刘三下五除二,就给拿下了。

    接着就是采访大儿媳。大儿媳没工作,主要在家照顾老人。

    采完之后,帅就拍家里的一些镜头。

    老太太的大儿子,竟然还是集团旗下,铝业公司的先进工作者,墙上还贴着奖状。

    镜头补齐之后,已经到了中午12点钟,家里其他人也陆陆续续赶回来了。

    二儿子不在,他是大车司机,常年给集团公司开大车、跑运输。

    人来了这么多,老刘又开始聊、开始采访。

    大儿子很会讲话,他:“家里‘孝顺’的规矩,是我和弟弟一起定下的。这么讲,我们这个家,但凡有一口吃的,要先紧着老人。家里只要有老人在,它就是完整的;只要赢家风’在,这个家就不会散!”

    这番话很点题,老刘也十分满意。

    但是帅觉得,多少还差点儿意思。

    帅终于开口问:“曲叔,是什么因素,让您有了定这个规矩的想法?跟集团公司有没有什么联系?”

    老曲很上道儿,组织了一下语言:“敬老爱老,本就是云港人代代传承的美德,咱们集团公司,更注重这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