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二百四十一章 现代和原始

第二百四十一章 现代和原始(1/3)

    反观东非和美国,在非洲西北部的支点虽然都很少,东非有多哥兰和达赫拉,美国只有利比里亚,但是能起到的作用就大很多。

    就比如前世,在二战期间和冷战期间,利比里亚的首都蒙罗维亚就为美国世界霸权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战期间,蒙罗维亚港是美国向北非和欧洲战场运输物资、军队和飞机的重要中转站。当时蒙罗维亚的罗伯茨菲尔德机场,是泛美航空公司跨大西洋航线的关键枢纽,也是美军空军的重要中转基地。

    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利比里亚建立了庞大的通信和监听设施,监听欧洲、非洲和苏联的通信。

    二战和冷战期间,美国的对手不管是轴心国还是后来的苏联,它们都是欧洲国家,非洲西北部在它们和美国的战争和竞争之中,仅仅是一个次要方向。

    所以一旦进入和平时代,或者说美国单极霸权时代,其对利比里亚的重视程度就会自然下降。

    可是,在非洲崛起了东非这个庞然大物之后,情况就彻底发生变化,利比里亚很有可能在未来,长期成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支点。

    即便在非战争时代,美国出于和东非竞争的需求,也会长期维护蒙罗维亚等地的军事,通信等设施,用于监视东非海军在大西洋的活动轨迹,还有东非贸易动向等。

    而未来,欧洲的最主要大国,也会因为东非的原因,加强在非洲西北部的部署,就比如前世苏联。

    在冷战期间,苏联对北非地区的是非常热情的,其中典型的就是埃及,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都受到过苏联的大力支持。

    而阿尔及利亚已经属于非洲西北部国家,同时,苏联还参加过西撒哈拉区域冲突,扶持亲苏势力,尝试拉拢毛里塔尼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等国家。

    虽然苏联在非洲西北部的扩张,最终失败,但这主要是苏联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难对非洲西北部形成竞争力。

    东非方面也不会重视苏联在这一区域的活动,反而……

    台尔曼说道:“对于西北非,未来欧洲的参赛者,大概率在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之中胜出。”

    “苏联就算真的能主导欧洲事务,他们在非洲西北部也很难发挥影响力。”

    “如果是德国,那就麻烦了,可能让当地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现在,德国已经获得了地中海的出海口,他们在北非西部,能发挥的作用比东非更多。”

    苏联出个黑海都困难,而波罗的海的海军跑到这里,几乎和远征没有区别。

    反观德国的区位,虽然谈不上太好,也比苏联海军的发展条件优出一个层次,不管从其大西洋沿海,还是亚得里亚海出发,难度都不高。

    谈到德国,克里斯汀内心也有些焦虑的说道:“现在德国在欧洲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让帝国都能感到一丝威胁的程度。”

    “虽然说我们两个国家,都是德意志国家,可是,德国方面的真实想法未必如此,内心可能并不把我们当成一个民族看待。”

    “而且,德国和帝国也是有过一些历史隔阂的,尤其是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一直对帝国感到不满。”

    一战前,德国和东非的海外殖民地交易,是东非最让德国人恼怒的一点,一直到现在都有大量德国人认为东非应该“归还”德国的土地。

    德国人的心态很好理解,他们没有料想到到一战会打的如此惨烈,虽然最后德国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和其在战争中的损失对比,完全微不足道。

    设想中迅速击败英,法,继承其庞大的海外资产的目标没有实现。

    自然而然的德国人对之前和东非的领土交易,就彻底心理失衡了。

    如果一战德国干净利落的胜利,他们显然不会在意“施舍”给东非的“三瓜两枣”,可一战的结果完全超出了他们预计,转过头来,原本德国用几十年时间构建的整个海外殖民地体系,全便宜了东非,别说德国,任何国家都很难在心理上接受。

    当然,站在东非的立场上,东非也认为自己委屈,毕竟,就算这些土地不卖给东非,德国就守得住么?

    台尔曼就对此感到不平的说:“德国是不识好人心,他们当时的情况,能把殖民地变现,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更别说我们在世界大战中虽然没有参战,可给予德国的帮助也是巨大的,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从头到尾给予了德国支持。”

    “结果这群白眼狼,非但不懂得感恩,还反咬一口。”

    “他们也不想一想,如果没有东非的帮助,以当时德国的粮食,药品,橡胶等重要物资的巨大缺口,恐怕早就被同盟国拖死了。”

    “还有现在德国的首相,阿道夫此人,也是一个口不择言的人,他的出现让帝国和德国的关系进一步陷入低谷,尤其是伤害了两国民间的情感。”

    “在这一点上,意大利的贝尼托都不会犯这种错误。”

    这里台尔曼主要说的是两人的种族观念,如果阿道夫在种族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