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求佛记 > 第414章 驻笔写结语

第414章 驻笔写结语(2/2)

外的一座山里,说那位师父姓林,是位隐居的修行者,一般不见外人,但要是说“陈居士推荐的”,或许会愿意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末,四儿提前关了店,坐最早一班公交车去山里。山路不好走,他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师父住的茅棚。茅棚里很简单,一张床,一张桌子,桌上放着几本佛经。

    林师父看起来有七十多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四儿说明来意后,林师父没多说什么,只给他泡了杯茶,说:

    “你每天按摩,双手接触的是人的身体,心里接触的是人的烦恼,这本身就是修行。不用去求什么‘悟’,你在按摩时多一分耐心,多一分体谅,就是悟了;遇到客户发脾气,你能不生气,就是悟了。”

    那天,四儿在茅棚里待了一下午,林师父没跟他讲太多大道理,只让他看自己劈柴、做饭——劈柴时要专注,不然会伤手;做饭时要用心,不然会糊。

    四儿忽然就懂了:原来修行不是躲在山里打坐,是在红尘里做事——按摩时好好按摩,听客户说话时好好听,遇到烦恼时好好面对。下山的时候,夕阳照在山路上,他脚步轻快,心里像卸了块石头。

    从那以后,四儿开始写《求佛记》。他没写什么高深的理论,只写自己这两年的经历:第一次读佛经的困惑,第一次打坐的焦躁,第一次见林师父的顿悟。

    还有那些在按摩店里遇到的人和事——小李后来换了份轻松的工作,来按摩时脸上有了笑;张阿姨的孙子听话了,她来的时候会带自己做的包子;王师傅跑长途回来,会给四儿带一包外地的茶叶。

    他在《求佛记》里写:“我以前总以为,求佛是为了找个答案,后来才知道,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我的路,就是在按摩店里,在跟客户的聊天里,在每天的打坐和做饭里。”

    有人问他,《求佛记》里怎么没写林师父教他的“秘法”?四儿总是笑着说:“哪有什么秘法?修行就像按摩,别人只能教你手法,能不能按得舒服,还得靠自己练,靠自己感受。

    我跟林师父学的,不是什么诀窍,是‘用心’——用心做事,用心待人,用心看自己的心。这些事,写在纸上没用,得自己做了才懂。”

    现在的四儿,还是每天六点半开门,九点关门,午休时写点东西,晚上关店后打坐半小时。

    老周偶尔会发视频来,说自己在深圳练了他教的小动作,颈椎好多了;小李会带同事来店里,说“四儿哥按得最舒服”;张阿姨还是会跟他唠家常,只是红着眼的次数少了。

    四儿的生活没什么大变化,却又好像什么都变了——以前他觉得开店是为了挣钱过日子,现在觉得,开店是为了跟这些有缘人相遇,是为了在红尘里练自己的心。

    他有时候会想,自己这辈子可能都成不了什么“高人”,也悟不透什么“大道”,但没关系。

    就像林师父说的“迷中悟,悟中迷,本来就是修行的样子”。他把《按摩师的一天一夜》和《求佛记》发布在番茄免费读书平台,有人看了就问他:“你写这些,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四儿想了想,说:

    “也没什么,就是想告诉大家,不管你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有多少烦恼,都别着急。慢慢来,用心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好的修行。”

    结语

    四儿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没有高深莫测的道理,只有一个普通人在红尘里的日常:送别的暖意,工作的琐碎,求道的迷茫,顿悟的平静。他不是什么修行大师,也不是什么作家,只是一个按摩师,用双手缓解他人的疼痛,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感悟,用真心对待每一个相遇的人。

    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像四儿一样,在生活里奔波,在迷茫中寻找,在烦恼中挣扎。我们总想着“悟”,总想着找个答案,却忘了答案就在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里:

    给家人做一顿饭,跟朋友说一句关心的话,认真做好手头的工作,耐心倾听别人的烦恼。这些看似平凡的事,藏着最朴素的修行,也藏着最真实的幸福。

    四儿说“以此作结,告慰有缘”,其实所谓“有缘”,就是每一个正在读这个故事的你。愿你能在四儿的文字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愿你能在自己的日常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愿你在迷中不慌,在悟中不傲,慢慢走,好好过,活成自己心里的那束光。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