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车帘,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跟随的男人,原本紧张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这趟进宫这一路无比的顺利,当今陛下年事已高,但确如外界传闻的一般宽厚仁德,针对芦花镇的发展问了崔清漪许多的问题。
最让崔清漪感受到压力的竟然是整整齐齐坐了一排的陛下的儿子们,毕竟当今陛下问自己一句就要随即朝着几位人中龙凤提问。
每当询问的问题角度刁钻时,崔清漪甚至都能感受到来自某一位倒霉蛋怨念的眼神。
就比如“陛下,臣今日回去就在府上开一片地,一定亲力亲为感受百姓的不易。”
崔清漪真的真的大可不必!
尴尬之余,崔清漪对大晋这位最高掌权者十分有好感,自古帝王多猜疑,尤其是迟暮之年的帝王,面对年富力强的儿子们其实很难保持平常心。
(补第二章,2000字)
可这位陛下,从崔清漪的角度看过去他鬓边白发丛生,&nbp;面对自己的孩子们时面容严厉眼中却不失温和。
说起来有些讽刺,崔清漪两世为人竟都是父母亲缘浅薄之人。
好在她和京魏在做爹娘这件事上还算是合格。
本以为请安谢恩后就能出宫,没想到陛下今日聊天的兴致很高,还是被贴身的大太监提醒才发觉已经到了用午膳的时间。
“竟然都这个时辰了,朕要去陪太后用午膳,东平也在宫内用了午膳再回去。”
听到皇帝赐膳,崔清漪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她是个从没进过宫的土包子,倒是一边坐着的几位皇子都将崔清漪这个小地方来的县主瞧了又瞧。
崔清漪这顿午膳用的十分舒心,小说里常出现的膳食因为等待时间太长而失了味道的情节没有上演,每道菜都是崔清漪从未品尝过的美味。
等着从宫里出来,和等在二道门外的京魏见面崔清漪几乎是重重的舒了口气,陛下再是亲切她这一趟还是提心吊胆的,如今可算是结束了。
等着走过长长的宫道,一两脚都站在皇城外,崔清漪忍不住回头去望。
她从前一直有一个疑问,古代的帝王坐拥四海,却几乎一生都困守皇城,如何能进行长达几千年封建皇朝的统治,或许此刻崔清漪自己能寻到一点答案,帝王之心,帝王之智,果真非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登上马车朝着驿站的方向走去,崔清漪想她大抵此生再也不会再次踏入皇城了。
崔清漪这趟来京城还有大事要办,好在京城的大人们办事效率奇高,隔天小秦大人就带来了消息,“因着您这趟来带的货物比较多,京城市署的大人们花了几天时间将护国寺那边的集市清空,等您的人将货物整理好便可开市了。”
崔清漪一听小秦大人的话就笑了,“早就听闻护国寺香火鼎盛,这下我岂不是每日都可以去佛祖面前混个脸熟了。”
小秦大人也笑,“护国寺不光香火鼎盛,就连风景也是一绝,县主一定会喜欢的。”
说着将怀里捧着的东西递给桃枝“那日刚见县主,两位小主子送了下官些礼物,下官想了几日不知道回什么礼才好,听闻这几日小主子思念家中爱宠,这东西便送给小主子一解相思之苦。”
旺财老了精力不如从前,崔清漪这趟出门就没将它带在身边,至于两小只正是活泼爱闹的时候,害怕它们来了京城闯祸索性一并留在家中。
云卷云舒习惯了狗子的陪伴,久不见面便时常挂在嘴边念叨,就连小秦大人都知晓县主府的小主子们一人有一只威风凛凛的大狗。
他进入礼部已经快一年零三个月,这期间他从跟在范郎中身后接待外宾和各地的皇亲国戚到独立出外勤,那些个外宾还好,皇家的亲戚们是真的不好伺候,他好歹是科举入仕的官员,却时常被当做仆从一般呼来喝去。
本来都已经习惯这样的日子了,可偏偏又出现了一家子正常人。
崔清漪诧异的挑了挑眉,亲自将两个木盒接了过来,当着小秦大人的面打开,只见一套憨态可掬的瓷器小狗或趴或站在锦盒里,是和旺财一样的黑色。
崔清漪朝着桃枝笑道“瞧瞧,我们家的小姑娘这么快就交到了好朋友,这礼物肯定送到她们心坎上了。”
被县主称作是两个小姑娘的好朋友,小秦大人有些不好意思,但更多的是高兴,他喜欢温和有礼不刁蛮的小孩,县主家这两位就是,更何况是他先收到的礼物呢。
桃枝“那奴婢得赶紧帮两位小主子收好,等她们回来给个惊喜。”
今日早起,京魏便带着两个孩子出去了。
昨夜两人就商量好了,他们大老远的来一趟京城不容易,但凡是京城有的好玩的地方都要带着两个孩子去走走。
但商品交流会的事情也很重要,夫妻两人便只能分开行动,一个带孩子一个操心生意的事。
比起做生意,京魏更喜欢陪着自己的两个宝贝疙瘩。
崔清漪手底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