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船该不会是活的吧?”小王用树枝戳了戳船板,木头竟微微颤动了一下,吓得他猛地缩回手,“刚才在盐井里摸鼎的时候就觉得不对劲,那些鱼鳞嵌得比钉子还牢,现在这船板……”
阿影正用匕首刮船帮上的盐壳,忽然“咦”了一声,刀尖挑起片薄薄的角质层:“不是鱼鳞,是鲛绡。你看这纤维纹路,经纬线里都裹着盐晶,摸起来像皮革,其实是用海鱼的鳔胶混着芦苇纤维织的——古羌人用这玩意儿做船帆,既防水又抗腐蚀。”她将鲛绡凑到火把前,火光透过纤维间的盐晶,在沙地上投出细碎的光斑,竟组成了北斗七星的轮廓。
林小满忽然想起盐井鼎里的盐柱,从怀里掏出那枚嵌着羽毛的盐晶:“试试这个。”他将盐晶举到船帆残片前,晶体内的羽毛突然舒展,盐晶表面渗出细密的水珠——那不是普通的水,落地即凝,在沙上结成层薄薄的卤冰,冰面映出的船影里,原本模糊的鱼纹突然清晰了:每条小鱼的眼睛都是个小孔,孔里塞着根细如发丝的铜针,针尾朝上,针尖斜斜指向船底。
“挖!”他朝小王扬了扬下巴,“船底肯定藏着东西。”三人找来石块当工具,刨开船底周围的盐沙,果然露出块方形的青铜盖板,板上刻着个棋盘状的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有个凹槽,形状与盐井里那七片鱼鳞完全吻合。
“按北斗顺序嵌。”林小满数着格子,“天枢在西北格,天璇挨着它……”等最后一片“摇光”鱼鳞嵌进去,青铜板“咔”地弹起,下面竟是个暗舱,舱里铺着层防潮的羊皮,上面摆着个巴掌大的木盒,盒身雕成海龟模样,背甲上的纹路与船板鱼纹如出一辙。
小王刚要去拿,被阿影按住手腕:“等等,你看海龟的眼睛。”那是两颗黑色的玛瑙珠,珠心有个针尖大的孔,对着光看,孔里竟塞着细丝线。阿影用匕首挑出丝线,轻轻一拉,海龟背甲“啪”地弹开,里面没有卷轴也没有信物,只有个陶制的微型罗盘,盘面不是常见的天干地支,而是圈密密麻麻的小点,点与点之间用金线连接,乍看像乱麻,仔细比对却发现——那是用星宿位置标的航线图。
“这罗盘指针呢?”小王晃了晃陶盘,从里面倒出颗圆润的盐晶珠,珠心嵌着根银色的细针,“这是……鱼骨刺?”他放在指尖捻了捻,细针突然直挺挺立起来,针尖稳稳指向西北方,与盐井兽皮地图上塔尖的方向完全一致。
林小满忽然注意到暗舱角落还有个布包,打开一看,是几块风干的鱼肉,肉质呈琥珀色,表面结着层白霜。“这是……腌海鱼?”他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咸中带点回甘,“味道像鲻鱼,古羌人用盐卤腌制的干粮?”话音刚落,罗盘上的金线突然亮了,原本模糊的小点透出微光,在舱壁上投出片动态的星图——图中北斗七星的位置,正随着盐晶珠的转动缓缓移动,像在模拟星辰运行的轨迹。
“不是干粮那么简单。”阿影指着鱼肉纤维里的纹路,“你看这肌理,是用刀刻出来的。”她用指甲刮去表面盐霜,鱼肉上果然露出细密的刻痕,组成行小字:“舟行靠星,星动靠卤,卤竭则星隐,鱼肥则星显。”
“卤竭星隐……”林小满忽然抓起块鱼肉塞进罗盘底座的凹槽里,原本黯淡的金线瞬间亮如白昼,星图上的“天权”星旁,竟多出个小小的船形标记,“原来得用这鱼干当‘燃料’。古羌人这是把导航系统和干粮二合一了?”
小王突然指着船外大喊:“盐沙动了!”三人探头看去,只见盐滩边缘的沙粒正顺着一个方向流动,像被无形的手牵引着,在地上画出条蜿蜒的浅沟,沟里渗出的卤水在阳光下泛着银光,竟与罗盘上的金线轨迹重合。
“是潮汐!”阿影拽起帆布残片,“这船跟着潮汐走!你看帆布上的鱼纹,潮水涨一寸,鱼嘴就张一分——这是个活的导航仪!”她将鲛绡帆重新系在桅杆上,风一吹,帆上的鱼纹与盐滩沟里的卤水同时亮起,在半空拼出个巨大的箭头,直指西北方的地平线。
林小满把剩下的鱼干塞进背包,忽然发现木盒海龟的腹甲上还有行字:“过浅滩,渡卤河,见塔先寻‘守灯人’。”他摸了摸下巴,故意板起脸对小王说:“看来接下来不光要解谜,还得找个‘人’。要是这‘守灯人’长得像盐井里的鱼骨架,你可得当先头兵。”
小王正忙着把盐晶罗盘揣进怀里,闻言脖子一缩:“凭啥又是我?上次摸鼎被扎的是我,刚才被船板吓的也是我——”话没说完,脚下的盐沙突然陷下去一块,露出个巴掌大的洞口,洞里爬出来只指甲盖大的小螃蟹,背甲上的花纹竟和罗盘盘面一模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引路蟹?”阿影刚伸手,小螃蟹就顺着她的手腕爬上来,在掌心停下,一对小螯指向西北方。林小满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