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爱惜自己的族中战士的性命、过分轻敌、过分杀戮.这些事他们都会慢慢发现,并且纠错。
但是女真部族体量,毕竟还是太小了,他们的容错本来就不高。
要不是碰上了大辽、大宋集体拉胯,历史上也不会有这样大的战果,与后来建立大金国的辉煌。
虽然女真鞑子人人都不想退,但是宗翰的命令,无人敢违抗。
随着鼓号声响起,城下的兵马缓缓撤回,结阵后退,准备退出战场。
朱令灵没有选择追击,而是往大同府靠近,虽然他的兵马是出了名的耐苦战、敢牺牲,但是此时也已经快到极限了。
李孝忠选择衔尾追击,但是女真鞑子在这种时候,撤退依然有序,时不时反击,尤其是他们的射术惊人。
夏州兵在路上,依然饱饮热汤米粥的好处体现出来了,让他们有抵抗寒风和疲劳的精力。
一路上打打停停,追着女真西路军的主力,向东而去。
直到追至白登山,长青、弘州、天成、怀安城中的鞑子前来支援,李孝忠才下令收兵。
宗翰脸色铁青,这是女真起兵以来,遇到的最大的失败。
大队骑士,正在这风雪满天当中,艰难的向东而行。
战马喷着响鼻,马上骑士不住的催策坐骑,人马都喷吐着白气,每个人都在大声的咒骂着。
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个大同府,还有无数的战利品。
但是宗翰想的更远,女真人开始输了.
这是他们以前从未思虑过的事,自己这路大军,南下已无可能。
西路军,恐怕永远都会被东路军踩着了。
西边大片的领土,可能也永久失去了,这些敌人明显不是辽军能比的。
他们一旦占领了大同城,要拿回来难如登天,一个应州治所,都如此难啃,何况是大同!
他的心底,第一次出现了颓丧这种情绪,面对那些兵马,饶是强如宗翰,也有些发怵了。
无数人命,在顷刻间消失死去,但是他们依然在冲锋。
面对战力强于他们的女真甲士,这些人咬住就不松口,输的时候顽抗到底尽可能杀伤敌人;赢得时候紧追不舍,誓要取得最大的战果。
他此时,甚至已经顾不上考虑西路军和东路军的争斗了,他在担心女真金国的命运。
在横扫了大辽,又见识了宋人的软弱无能之后,强敌出现了
宗翰开始派人去会宁府,如实汇报此次惨败,并且请求皇帝亲征。
相比于南下侵宋,他觉得如今这支定难军,才是他们的死敌,是他们的心腹大患。
侵宋,只是锦上添花,拿下大宋也只是让金国的事业再添光彩。
大宋没有任何能力反攻,他们甚至没有这个勇气。
但是定难军,却是能要大金国命的力量。
——
李孝忠在大同以东的白登山布防,防线北接长城,南接桑干河。
大同府,则是加紧时间,修补城墙,加固工事,防止女真鞑子卷土重来。
城中的奴隶生口不计其数,财货宝贝堆积如山,却连清点的时间都没有。
此时却有一群人马,从西边赶来,守城人马如临大敌。
等靠近之后,才知道是被俘虏然后释放的女真仆从军,他们带着贺兰山军团丢下的装备前来投奔。
这些人,大多是辽国东京府、中京府和上京府的人,想要回去已经不可能,先不说隔着大同府。
就算真回去了,也会被女真鞑子继续奴役,既然如此他们的唯一出路,就只能是投降这支定难军了。
刚开始还有人心存犹疑,等定难军击败了不可一世的女真鞑子,他们才算是彻底服了。
银州兵进入城中修整,韩世忠派出云中营和新归附的人马,帮助银州兵沿途收拾寻找尸体和伤员,搜捕追杀女真哨骑。
这一仗虽然打赢了,但是赢得太惨烈,三路大军除了夏州军团伤亡不严重,其他两路都需要好好休整。
因为城里的衙署,大多被焚烧,韩世忠如今住在一个空了的富户宅子里。
他因为要登高指挥,没有下场,浑身一点伤也没有。
大马金刀地坐在椅子上,韩世忠指挥着身边参谋写信给陈绍。
基本上就是把战事复述了一遍,写完又让浑身是伤坐在旁边的朱令灵补充。
朱令灵想了想,说道:“将士们此战算得上三军用命,请节帅批准,将城中所得,尽数赏赐下去!”
韩世忠是西军出身,这种要求,他觉得有些天方夜谭。
但是想到节帅是陈绍,不是西军那些相公、太尉,不禁又升起一些希望。
“犒赏、抚恤、救治,都需要钱,这些钱,女真鞑子帮咱们付了。”朱令灵笑道:“节帅他一定会同意的,若是他不同意,我也要去太原,当面劝说他同意。”
老朱眼里,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