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部司务李信。
“招标的事,准备得怎么样了?”
李信精神一振,躬身回道。
“启禀陛下!”
“自标书发放以来,凡获得标书的商贾团队,无一例外,皆是如获至宝。”
“海军部按照陛下的旨意,特地开设了新式舰艇的讲坛,由兵船监造司的几位总工轮流授课,讲解蒸汽机原理、钢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如今,讲坛场场爆满,座无虚席,晚到一步的,只能站在窗外伸着脖子听。”
“哦?”朱和埸来了兴趣,“他们都能听得懂?”
“回陛下,起初自然是听得云里雾里。但这些人都是人精,知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竟是花重金请了不少格物、算学专业的书生,给他们当起了‘助教’。”
“再加上我们提供的图纸,如今,那些个平日里只懂丝绸茶叶的大海商,张口闭口都是‘龙骨强度’、‘水密隔舱’,学习劲头之高,连几位总工都咋舌不已。”
“很好。”
朱大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用军方的订单,来撬动整个民间造船业的技术革新。
这批护卫舰和缉私舰,只是一个开始。
当这些民间船厂掌握了建造铁甲舰船的技术后,他们就会自发地去建造更大、更快、更先进的商船。
届时,大明的商路,将随着这些钢铁巨轮,铺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既然他们热情这么高,那朕,也不能让他们等急了。”
朱和埸沉吟片刻,做出了决断。
“传朕旨意,三日后,于海军部衙门,举行大明皇家海军首次舰船招标会。”
“让所有人都准备好,这第一单,花落谁家,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