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素心传 > 第55章 琴棋书画

第55章 琴棋书画(2/2)

总觉得他就站在我身后,像当年在柴房里那样,眯着眼睛看,时不时说一句‘这撇太急了,像要跟谁吵架’,或是‘这捺软了,没力气’。有时写得累了,抬头看看窗,总觉得能看见他坐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我的字,边看边点头。”

    苏燕卿的声音里带着点湿意,却没哭,只是眼底的光像被水浸过,亮得惊人:“有回写‘师’字,写着写着就愣住了。那竖笔刚写一半,忽然想起他教我写‘师’字时说的话——‘师者,不光要教本事,更要教骨头’。那天我对着那个没写完的字坐了一下午,直到月亮升起来,才发现眼泪把纸洇了个洞。”

    墨香在空气中弥漫,是松烟的醇厚混着宣纸的草木气,与烛火的暖意缠在一起,像一床柔软的棉被,把整个屋子都烘得软软的。阿禾看着苏燕卿写字的侧影,鬓角的碎发被烛火染成金棕色,几缕发丝垂下来,随着她运笔的动作轻轻晃动。她握着笔的手指修长而稳定,手腕转动间带着种从容的韵律,起笔时像与故人打招呼,收笔时像与往事道别,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与过去的时光对话。

    阿禾忽然想起苏燕卿说过的“四绝”。柳疏影的画里藏着留白,是没说出口的念想;梧桐的琴音里藏着余韵,是没唱完的故事;晚云的棋局里藏着变数,是没走完的路。而苏燕卿的字里,藏着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周先生鬓角的霜,是洪水里的浪,是江南的桂花香,是所有她爱过、念过、忘不掉的人。

    原来所谓的“绝”,从不是天生的天赋,不是闭门苦练十年就能得来的技艺。是把日子熬成墨,那些苦的、甜的、酸的、辣的,都倒进砚台里,慢慢研,细细磨,磨出岁月的厚度;是把念想研成锋,那些爱、那些痛、那些牵挂、那些不舍,都凝在笔尖上,一笔一划,都是对岁月最温柔的回应。

    就像那支断过的笔,伤痕成了它的印记;那些漂泊的路,坎坷成了它的风骨;那些藏在心底的人,思念成了它的灵魂。最终,它们都融进了笔下的字里,让每个字都活得热气腾腾,带着人间烟火的暖。

    阿禾忽然觉得,自己好像也懂了一点写字的道理。不是为了成为谁口中的“绝”,不是为了让谁称赞“写得好”,只是为了让那些重要的瞬间有个去处——祖母织毛衣时哼的小调,母亲在灶台前的背影,自己眼上的白翳渐渐淡去时,苏燕卿脸上的笑。那些说不出口的牵挂,那些怕被时光冲淡的记忆,都能在纸上安个家,像苏燕卿的字那样,活得长久而温暖。

    烛火渐渐沉了下去,灯芯结了个小小的灯花,“啪”地一声爆开,火星子溅起,落在宣纸上,却没留下任何痕迹。窗外的月光不知何时爬了进来,像一层薄薄的纱,轻轻盖在宣纸上。那“念”字被月光镀上了层银辉,墨色里仿佛流淌着水的光,每个笔画都亮得像浸在溪水里,温柔得让人心头发颤。

    这大概就是对所有藏在字里的故事,最好的注解——不必说,不必念,只要月光还在,笔墨还在,那些人,那些事,就永远活着,像苏燕卿的字,像周先生的“韧”,像寒碧斋里永远等春的兰草,在时光里,静静地发着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