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李明衍站起身,"天快亮了,你先休息。我都忘了让老朋友和你见见。"
次日,阿漓被请到密室。
看到张良,她先是一愣,随即露出惊喜的神色:"小国相?你真的来了!"
"阿漓姑娘。"张良起身行礼,"多年不见,姑娘风采更胜往昔。"
阿漓的眼眶瞬间红了。上次在韩国分别时,张良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国相,如今却形容消瘦,甚至,年轻的双鬓竟已有了白发。
"小国相,你能来就好...韩国一别,我和明衍都很惦记你。"她哽咽着说不下去。
"国破家亡,侥幸苟活而已,莫谈什么国相。"张良自嘲道,但看到阿漓时,眼中却闪过一丝光亮,"阿漓姑娘,我已决定入了明衍的帷幕,听闻你也是百越大盟主,以后我也当也同时奉你为主公。"
阿漓一笑:"你的主公只有明衍,盟主,都是明衍的安排。百越之地是根基,还是要自己能够真正做主的。"
"这就是智慧所在。"张良赞道,"名器不可以让人,实权也必须在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人坐下,阿漓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明衍,张良来得正好。你把你发愁的事情,听听他的意见,这件事牵扯你的精力太久,莫要生变,也不要分散了你寻找星垂之地的精力。"
"正要说这事。"李明衍皱眉,"耿通的门人,是个大麻烦。"
他详细说明了困境:三百多人,忠诚的、背叛的、观望的都有。杀忠诚的,失人心;留忠诚的,怕生乱;用背叛的,不可靠。
张良听完,沉思片刻:"这事不难。"
"哦?子房有何妙策?"
"分而治之,各安其位。"张良缓缓道,"这些人可分三类处置。"
他竖起第一根手指:"其一,耿通的死忠。这些人最是麻烦,杀了他们,会让人觉得你容不下忠臣;留着他们,又怕他们聚在一起图谋不轨。"
"正是此意。"李明衍点头。
"不如这样,"张良露出一丝冷笑,"这些人既然忠心,必然想追随耿通去房陵。你就成全他们,但不是去房陵,而是举家迁往百越。"
阿漓眼睛一亮:"妙啊!百越在他们眼中是蛮荒之地,比房陵还要远。这既显得明公宽仁,又能将他们分散各处,难成气候。"
"正是。"张良点头,"而且到了百越,邓起可以分散安置他们。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被当地同化。"
李明衍暗暗点头。这个办法确实老辣——既不失仁义之名,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第二类呢?"李明衍问。
"其二,"张良继续道,"那些积极投靠的墙头草。这种人最不可靠,但也最好利用。"
"如何利用?"
"明面上要大力褒奖他们,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背叛了耿通。"张良的笑容有些阴冷,"然后,派他们去房陵,协助吕门看管耿家。"
阿漓倒吸一口凉气:"张良,你的意思是..."
"以毒攻毒。"张良淡淡道,"这些人为了表忠心,必然会对耿家格外严苛。而耿家人最恨的就是这些叛徒。双方相互仇视,相互监督,永远不可能联合起来。"
阿漓忍不住放大了瞳孔。这个温文尔雅的小国相,经历了国破之难后,现在手段竟如此狠辣。
李明衍倒吸一口凉气:"他们会比任何人都严苛..."
"正是。耿家人恨他们入骨,他们也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死心塌地跟着你。"
"妙计。"阿漓评价道,语气中满是赞赏。
"第三类,"张良继续,"就是大多数观望的人。这些人最简单,按能力分散使用即可。有才的留用,无才的遣散,但都要打散,不能让他们抱团。"
李明衍站起身,在室内踱步:"子房此计,可谓一石三鸟。既收了人心,又除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