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清第一个回信,言辞恳切:"此事因巴家而起,自当尽心竭力。明日辰时,必率人马在城外恭候。"
耿通的回复来得稍晚,但措辞更加热情:"李君之事,便是耿某之事。定当倾力相助,不负所托。"
唯独罗家的回信,写得云山雾罩:"家主身体抱恙,不便远行。已命罗玉少主率精干家丁二十人随行,聊表心意。"
"二十人?"子它看完信,不屑地撇嘴,"这罗家还真是小家子气。"
李明衍把玩着三封回信,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罗家这是在观望。他们想看看到底能不能找到真东西,若是找到了,再后悔也来得及。"
"那主公打算带多少人?"吕由问道。
"就我们三个,再加上阿漓。"
"什么?"吕由大惊,"就四个人?这...会不会太少了?"
李明衍摇头:"人多反而碍事。此行的目的,不在于找到什么,而在于看清楚谁是什么人。"
次日辰时,城外官道上已是人马喧腾。
巴清亲自带队,身后跟着两百余名家丁。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个个身强力壮,腰间还佩着铁锹镐头等工具。巴清今日穿了一身利落的劲装,虽已年过半百,但精神矍铄。
"李君。"她策马上前,"人手和工具都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话音刚落,又是一阵马蹄声传来。耿通率领的队伍浩浩荡荡而至,竟也有两百人之多。更夸张的是,他们还带了十几辆大车,上面装满了各种器械——绳索、滑轮、支架,甚至还有几个大铁笼。
"诸位久等了。"耿通满面春风,"听说要下地探宝,特意准备了些装备。这些都是从矿上调来的,挖掘经验丰富。"
他故意在"挖掘经验"四个字上加重语气,显然是在向巴清示威——论开矿挖掘,耿家可不输巴家。
巴清淡淡一笑,并不接话。
这时,罗玉姗姗来迟。果然只带了二十来人,而且看那懒散的样子,显然都是凑数的。
"罗少主,令尊身体可好些了?"耿通阴阳怪气地问道。
罗玉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多谢耿家主关心,家父已无大碍。"
正说话间,李明衍的车队到了。看到只有一辆马车,众人都愣住了。
车帘掀开,李明衍带着阿漓、子它、吕由走下来。就这四个人,再无其他。
"李君,您就带这几个人?"巴清惊讶道,"会不会太...冒险了?"
"人多未必力量大。"李明衍淡然道,"诸位的好意,在下心领了。有诸位相助,在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耿通眼中闪过一丝异色。这个李君,竟然如此的安之若素?
一行人浩浩荡荡向广汉进发。
广汉位于成都东北六十里,地势平坦,沃野千里。这里是古蜀国的腹地,据说蜀王常在此祭天。如今虽已改朝换代,但田野间仍能看到一些高大的土台,那是古代祭坛的遗迹。
"就是这里。"巴清指着前方一片荒地,"我那门客说,青铜器就是在这一带发现的。"
众人下马查看。这是一片河流冲积形成的台地,地势略高于周围。台地上散落着一些残砖断瓦,显然曾经有过建筑。
"这里原本有个村子。"当地向导介绍道,"二十年前发大水,村民都搬走了,就剩下这些废墟。"
李明衍蹲下身,抓起一把土仔细查看。土质很特别,不是普通的黄土,而是带着青灰色,质地细腻,还夹杂着一些细小的陶片。
"阿漓,你看。"他招手叫阿漓过来。
阿漓接过土,放在鼻下闻了闻,又用手指搓了搓:"这土...不对劲。像是烧过的,但又不完全是。"
"什么意思?"巴清问道。
"这种土,在百越的古祭坛附近见过。"阿漓解释道,"是长期焚烧祭品形成的。看这个厚度,至少烧了几百年。"
耿通立即来了精神:"这么说,下面真的有古代遗迹?"
"动手挖挖看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