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是我在这世上最信任的人之一。"他放下茶杯,目光坚定,"有些话,我也不知道能否做到,但既然您问了,学生就和盘托出。"
他站起身,在堂中踱了几步:"我的短期目标,是找到传说中星垂之地的最后一处禹工遗迹。根据其他遗迹的线索推断,那里应该保存着最完整的天下水脉总图。"
"这很重要。"李冰点头,"治水规划需要全局视野。"
"正是。"李明衍转过身,"但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我要为天下一统之后做准备。"
他的声音变得沉重:"先生,统一容易,治理难。秦灭六国后,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统治压力。七国变一国,风俗各异,文字不同,度量衡混乱...要整合这一切,需要的不仅是武力。"
"而以我对秦王的了解..."李明衍斟酌着用词,"大王确实雄才大略,但性格中有致命的缺陷。他刻薄寡恩,不信任任何人;好大喜功,总想做出超越前人的伟业。"
阿漓在旁边轻声补充:"在咸阳时,明衍就见识过他的手段。功臣稍有不慎,便会被猜忌;进谏稍有不当,便会触怒龙颜。"
"这样的君主,一旦完成统一大业,会做什么?"李明衍的目光变得深邃,"他已在追求长生——他想要永远统治这个帝国。他也会大兴土木——他会想要建造超越所有前人的宫殿。"
"再加上必然会推行的严刑峻法..."他摇了摇头,"不出数年,天下必定民不聊生。秦王在世时,或许还能凭借威势压制。一旦他..."
李明衍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李冰静静地听着,苍老的面容上看不出喜怒。直到李明衍说完,他才缓缓开口:"明衍,你真的成长了。大多数人还在想着如何在乱世中自保,你却已经在为一统之后忧虑。那么,你打算怎么办?"
李明衍深吸一口气:"老师,还记得您教过我的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治水如治国,疏导胜于堵塞。"
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我根据各地禹工遗迹的记载推算出来的。五十年后,黄河将有一次大改道。如果真的形成了统一王朝,最重要的不是修建宫殿,不是寻求长生,而是让百姓休养生息,也为这次改道的治理做准备。"
"黄河改道..."李冰接过竹简,仔细查看,"这些计算...明衍,你的水文功底早已经超过我了。"
"这都是先生的教导。"李明衍恭敬地说,"正因为明白水利的重要性,我才更加忧心..."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所以,我必须重回朝堂。"
这话让李冰和阿漓都吃了一惊。
"重回朝堂?"李冰放下竹简,"明衍,你可想清楚了?当年你离开,就是因为..."
"我知道。"李明衍打断道,"但现在不同了。我不再是当年那个只懂治水的水工。这些年的历练,让我明白了如何在朝堂上生存,如何影响君王的决策。"
他看向李冰:"老师,您说过,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如果我能影响嬴政,哪怕只是一点点,让他把注意力转向治水,转向民生,那对天下苍生都是功德无量。"
"而且,"他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我在百越也做了些准备。培养人才,发展经济,推广教育...这些经验,或许能为治理天下提供借鉴。"
李冰的眼中闪过欣慰的光芒:"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都有些激动:"听你今天讲述的种种经历,为师深切感受到了你的成长。眼界之开阔,格局之宏大,远超为师当年。"
老人挣扎着想要站起来,被李明衍连忙扶住。
"明衍,"李冰握着他的手,"如果你真能辅佐秦王一统天下,并且妥善治理,那将是天下苍生之福啊!"
老人的神色陡然一变,方才的慈祥温和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李明衍从未见过的凌厉。
"明衍,这次你决议重回朝堂。"李冰的声音虽然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