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之下,一些子民已经开始啜泣。
阿漓这时站了出来,同时走到高台上:"作为百越盟主,我愿意随神使亲自前往,为百越人民寻找这份宝藏。"
不知道是谁带的头,人群开始下跪,如同一阵风,吹倒了浮萍。
他们不断的双手朝天,随之叩首,他们祈求着先祖的保佑,保佑他们的神使,盟主,能够平安归来。
看着这些人,李明衍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诸位,此行凶险难料。但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们不是去冒险,而是去为百越、为天下寻找一个更好的未来。"
他声音变得激昂:"十三年前,我入川,是天降机缘。十三年后,我再入川,是寻找神迹。这一次,我将带回希望,带回答案!"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般响起。
"子它,吕由。你们代表百越子民,随我与盟主前往。"
子它上前一步,"能为这样的伟业贡献力量,是我的荣幸。"
吕由也站了出来:"南越吕氏,愿追随李君,寻访先祖遗迹。"
李明衍向着子民深深一拜:"承蒙大家信任,李明衍必不负所托!"
"神使平安!"
"盟主平安!"
"先祖庇佑!"
欢呼声再次如山呼海啸般响起。
随后,李明衍转向邓起、桀骏等留守的人及各族族长:"百越就拜托诸位了。"
"主公放心!"众人齐声应道。
一切准备就绪。
李明衍、阿漓、子它、吕由,外加二十名精锐护卫,组成了一支精悍的队伍。
他们没有走陆路,而是选择了水路——沿着古老的水道,从百越逆流而上,直入蜀地。"
船队启航了。
岸边,万余百姓相送。他们挥舞着手臂,目送着船队渐行渐远。
李明衍回望着逐渐模糊的苍梧城,心中感慨万千。
十三年了。
十三年的命运流转,终于有了一个稳固的根基。
"在想什么?"阿漓走到他身边。
"在想十三年前的自己。"李明衍笑道,"那时的我,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命运,真是奇妙。
"主公,"子它走过来,"按照这个速度,二十天后可达蜀地边境。"
"不急。"李明衍收回思绪,"路上多观察水文地形。"
船继续前行,逆流而上。
"传令下去,"他吩咐道,"保持警惕,但不要太紧张。这一路上,我们要像水一样——遇山绕山,遇石绕石,但始终向着目标前进。"
"是!"护卫们应声道。
夕阳西下,江面上洒满金光。
船队在这金光中继续前行,向着那个传说中的三星之地,向着那阔别已久的的蜀地。
而在他们身后,一只木鸢悄然起飞,带着第一份信,向着百越飞去。
···
顺江北上,水势渐缓,两岸风光也从百越的野性山水转为蜀中的秀美田园。
李明衍换上一身白衣,独立船头,任江风吹拂衣袂。
"明衍你的心情似乎很好。"阿漓走到他身边,手中拿着一卷刚收到的木鸢密信。
"故地重游,自然感慨。"李明衍望着远山如黛。
"当年我初入蜀地,加入了李郡守和二郎满怀治水救民的理想。如今逆流而上,我也是为了寻找更大的答案。"
"吕由那边记录得如何?"他问道。
"很认真。"阿漓向船尾看去,只见吕由正伏在案前,一丝不苟地绘制着水文图,
"每过一处险滩,每见一处回流,他都详细记录。还时不时询问船工当地的水文变化。"
李明衍满意地点头:"态度端正,孺子可教。这些资料将来都有大用。"
船队继续前行,渐渐进入蜀中腹地。两岸开始出现人烟,先是零星的渔家,然后是成片的农田。
"这蜀中的丰饶,也当真了得。"子它站在船舷边赞叹,"把水道改造成这样,需要多少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