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从烽燧堡小卒到权倾天下 > 第309章 特种作战和武器研发

第309章 特种作战和武器研发(2/3)

   方南进了实验室,就见艾道长顶着一头乌糟糟、沾了些许油污的乱发,眼圈黝黑,眼睛却闪闪发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艾道长一见方南,立刻扑了上来:“哎呀,少爷您可算来了,快来看看贫道跟大伙儿搞出来的好东西,就等您来验看了。”

    实验室里,宽大的长条桌上,赫然摆放着几件武器。

    一杆造型修长、线条流畅的步枪,被艾道长递到方南面前:

    “少爷您看,按照您的思路终于搞成了,这里是扳机护圈,里面是击发撞针,枪管内部拉出了来复线。”

    “使用时将子弹从弹仓口塞进去,合上拉式枪机,打完一发扳开这里,弹簧会把弹壳跳出来,装填速度比燧发枪快了数倍,不怕风雨。”

    方南接过步枪,入手冰凉,做工远超预期,各个部件咬合紧密,金属表面处理得相当光滑。

    方南熟练地检查枪膛、操作枪机、模拟装填和瞄准动作。

    比起记忆中的现代步枪,这把枪仍显笨重和简陋,击发机构也需要更大力度,但在这个时代,这已是跨越式的突破。

    方南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重重地点了点头:“好!干得漂亮,艾道长!”

    桌子旁边的地面上是一门精悍的野战炮,炮身不到两米,带有拖拽的轮子,炮管里刻有清晰的膛线。

    火炮使用的弹药是圆锥柱体、带有引信结构的开花弹,杀伤威力远远超过实心弹。

    方南惊喜的发现,在桌子一角放着一把造型古朴的转轮手枪,枪身线条简洁,转轮弹巢显得格外醒目。

    “连这个都制出来了?”方南眼中闪过一抹亮光,伸手拿起这把左轮手枪,掂了掂分量,手感扎实。

    典型的六发装弹,需要手动扳起击锤处于待击状态,近距离的连续火力输出。

    艾道长嘿嘿一笑,捋着自己乱糟糟的胡子,颇为自得:“上次您给了那份转轮手枪的草图和解剖图,贫道就心痒难耐,简直是茶饭不思,日夜琢磨。”

    “咱们这儿有高炉炼出的好钢,还有那些水力驱动的车床、钻床、铣床,费了一些功夫,总算给弄出来了。”

    方南拿着这把左轮手枪,从旁边一个小木盒里取出几枚黄澄澄、手指粗细的手枪定装弹,熟练地扳开侧板,将子弹一颗颗压入弹巢,走入院中开辟出的简易靶场。

    举枪、瞄准、拇指扳动击锤至待击位,方南扣动扳机。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远处的木靶中心应声出现一个破洞。

    方南再次扳动击锤、瞄准、击发。

    砰!砰!砰!……

    连续六声枪响,木靶被打得木屑纷飞。

    后坐力明显让手腕能感到清晰的冲击,精度谈不上多高,这连续击发的能力,在近距离内形成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好!太好了!”方南大喜过望,回到实验室问道:“现在新式火器的产量如何?”

    艾道长闻言回禀:“这步枪和转轮手枪,结构复杂,零件要求极高,目前靠几个老师傅带着徒弟打磨、校对、组装,材料充足五日能出一把步枪或者手枪,火炮的炮管镗削来复线极耗功夫,半月能有一门成品。”

    方南闻言眉头皱起:“我们有高炉提供优质钢铁,有水力锻锤进行锻造,有车床进行加工,是不是有点慢了?”

    方南当下询问了制造流程,发现了症结所在。

    匠人们手艺精湛没有问题,思维却停留在传统的一人一物的模式上。

    每个匠人都是独立完成一整支枪从材料到成品的几乎所有零件加工和最终组装。

    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零件标准也不统一,无法互换,良品率也难以保证。

    方南让人将老王和主要参与火器制造的几位匠人召集到实验室。

    方南拿起那支后装步枪,将其分解拆解成零件。

    “诸位师傅,你们的手艺无可挑剔,但需改变方法,提高产量,确保每一个零件都精准一致。”

    方南指着桌上一排排零件,“这支枪可以分解成枪管、枪机、撞针、击锤、扳机、护木、枪托、弹簧等数十个部件。”

    “不要再让一位师傅去独立完成所有步骤,要分工合作。”

    方南指向不同的部件,“张师傅,你以后只负责用车床加工枪管,严格按照标准口径、长度和膛线深度来操作,别的不用管。”

    “李师傅只负责锻造、铣削和打磨所有的枪机部件。”

    “王师傅专门负责制作扳机、击锤和相关的联动小件。”

    “赵师傅负责枪托和护木的木工部分。”

    “所有的零件,都必须做到一模一样,标准统一,可以任意互换。”

    “最后由一位师傅专门负责,将所有检验合格的零件组装起来,进行最终调试。”

    “这样,每个人只专注于一个环节,容易精通,速度会更快,质量也更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