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409章 双方拉拢

第409章 双方拉拢(2/2)

   既不落人口实,又能为自己争取时间。

    ......

    相比皇长孙一方带着居高临下的姿态,藩王的拉拢则更具侵略性,手段直接而灵活。

    这边派来的不是官员,而是一位心腹谋士。

    他选择在夜里秘密登门。

    言辞间毫不掩饰地赞赏林向安的“魄力”与“手腕”,称其是“乱世英才”,不必拘泥于腐儒之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又话锋一转,贬斥皇长孙一系“无能虚伪”,点明此路未必可走。

    开出的条件更是赤裸:

    建立一条秘密粮道,直接供应藩王在京城内外的潜在兵马;

    充当说客,在关键时刻劝动宁远伯府倾向藩王;

    调动浙商财力,成为后方依仗。

    许诺的利益极为丰厚:

    金银现钞、江南盐引、矿产等暴利特许,甚至不惜开口便许裂土封侯、六部高官。

    同时还主动表态,可以替他“清理”敌对的大粮商,以示实力与诚意。

    常人遇此,难免心动。

    谋士的话锋犀利,饼画得又大又圆,若是换作他人,只怕早已被打动。

    *

    然而林向安心如明镜。

    他深知自己几斤几两,哪些能做,哪些不能碰。

    正因如此,他对这类空头许诺毫不心动,始终保持着清醒与克制。

    表面上,他依旧不卑不亢,言辞中充满谨慎与务实。

    对藩王的“赏识”表示感激,同时又流露几分“忧虑”与“为难”。

    态度既不拒人千里,也不贸然应承。

    他深知,若全盘拒绝,等于打了对方面子。

    万一哪日藩王真成了皇帝,被小心眼记恨,那就祸患无穷。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因此,他象征性地接受了一些不伤大局的经济利益,让对方觉得仍有希望,也算维持了一条沟通渠道。

    甚至有意提供一些无关痛痒、外界稍加打听也能得知的消息。

    但一旦触及底线,军事物资输送、说服宁远伯府。

    林向安的态度立刻坚决而委婉:

    “王爷雄才大略,晚生心怀敬佩。

    只是粮秣牵涉甚广,暗处明处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一旦有失,满盘皆输。

    伯府世代忠良,皇上,维护京畿安稳,此等事宜,绝无可能参与。

    晚生更无胆力开此口,恐反累及诸方。”

    一句话,把风险抬到极致,又借伯府的中立立场做挡箭牌。

    然而,这样还不足以让对方死心。

    林向安顺势把水搅得更浑,暗暗将压力引向另一边:

    含蓄地表示皇长孙那边也不断施压,自己左右为难,唯愿藩王体谅。

    如此一来,谋士反倒不敢过于逼迫。

    因为再推得太紧,只怕真把人逼到对立面。

    林向安要的就是这个平衡:

    既不彻底得罪任何一方;

    又让双方都明白,保持他中立、甚至拉拢他,比毁掉他更有价值。

    毕竟,此刻他是稳定京城粮价的关键人物。

    一旦动他,立刻大乱,对谁都没有好处。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