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 第381章 煽动

第381章 煽动(1/2)

    又过了两日,林向安带着王和信才将所需物品置办齐全,把屋子收拾好。

    回到巷子时,他特意在门口露出几张黄纸符,上面画着古怪的符文。

    早晚出入的时间也刻意挑选得阴森。

    随后没多久,这一带便传出消息——搬来了一位行迹怪异的穷书生。

    偶尔有人路过,还能听见那书生低声念叨着什么咒语。

    偏偏这条巷子本就多是棺材铺、寿材店,平日里冷冷清清,如今再添一层诡异气氛。

    大家心里发毛,索性绕道而行。

    林向安与王和信在院中布置之时,会馆里却起了另一番波澜。

    原本气氛紧绷的会馆,这日忽然热闹起来。

    一位年轻举人聚众于庭院,慷慨陈词。

    此人名叫陈启泰,杭州府人,平日里以才思敏捷、言辞锋利着称,在同乡中颇有人望。

    只见他当众斥骂藩王狼子野心,直言此乃社稷大患;

    又极力强调皇长孙乃正统所系,陛下所托。

    他呼吁浙江举人们要秉持浩然正气,联名上书,表明忠心,请求严惩藩王,甚至愿留守京城,与朝廷共存亡。

    一篇请愿书文采斐然、情绪激昂,他举笔起草,随即有人应声附和。

    那请愿书一旦摆出来,不少年轻气盛的举人热血翻涌,纷纷表示要签名。

    谁若犹豫不前,立刻被追随者指责为“懦夫”、“无君无父”。

    饭堂里的气氛迅速被点燃,弥漫着一种悲壮激昂的情绪。

    段昊初为了遮掩林向安的行踪,并未去饭堂,也就没见到这番场景。

    还是张书淮、王诚、赵有光三人,过来跟他说的这件事。

    他们三听说林向安染了风寒,正在屋内静养,想过来看看他。

    此时林向安的屋里弥漫着浓浓的药味,林远忙着煎药。

    屋里时不时还传出几声咳嗽。

    张书淮几人本想进去探望,却被段昊初拦下。

    只说林向安的病可能带着些传染气息,他自己跟着在屋里待久了,也偶尔有点咳嗽。

    这林向安身体底子好,再静养几日,定能康复。

    若是把他们仨传染上了,多不好。

    三人便没再坚持,只在院子里闲谈,话题很快落到联名上书之事。

    “这般大张旗鼓,无异于把一群手无寸铁的举子,硬推到风口浪尖上。”

    段昊初语气冷静,想起了之前林向安的提醒,语气带了几分锋利:

    “除了激化矛盾,引来当权者的忌惮,

    或是惹得藩王暗中记恨,实际能起多大作用?

    你们可得小心,别轻易卷进去。”

    后面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

    倘若有一日皇权真落到藩王手里,今日留名的人,恐怕都要被清算。

    这新皇还未尘埃落定,谁又能断言鹿死谁手?

    张书淮三人听罢,心中都觉得在理。

    可一想到会馆里陈启泰那慷慨激昂的神情,又忍不住被热血牵动。

    张书淮虽口头连声称是,眼底却闪过犹豫。

    赵有光、王诚二人更是进退难决,既怕惹祸,又不愿落后。

    毕竟这份联名上书,若皇长孙真能顺利登基,说不定还会是他们的资历与名声。

    只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归根结底,仍是取舍之间。

    张书淮迟疑道:

    “我听说陈启泰还去找过其他会馆的士子,很多人都愿意签名。

    而且陛下素来就有意立皇长孙,这是人尽皆知的事。”

    段昊初望着他,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忍不住叹息:

    “你读了那么多史书,难道还不明白其中的险处?

    自古帝位未定,多少士子热血上书,最后却成了替死的冤魂。

    朝堂权力争斗,不是你我能掌控的棋局。

    落在新君眼里,我们这些人不过是些手无寸铁的棋子。

    想用时推上前,弃时连名字都懒得提。

    若真贸然卷入,只怕连命都不一定能保。”

    他们三人不会不明白其中的危险。

    除非有人暗示着好处,否则怎会心动?

    能劝的也劝了,接下来如何行动,只能看他们自己了。

    “你们好好想清楚,莫要冲动。”

    三人没有明确答应,也没表态拒绝,心中微微摇摆。

    随后,段昊初以生病为由,彻底回避了联名上书的风波。

    然而,世事从不无缘无故发生。

    总有人在暗中搅动局面。

    下午,会馆里一个面生的小伙计,悄悄送来一份措辞隐晦的请柬。

    信上并未点明收信人究竟是林向安还是段昊初。

    “段相公,门外有位姓周的先生,说是林相公的同乡故旧,请林相公到对面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