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什么?这是都闲着了没事做吗?”
“没什么,姑娘,我们这是有点误会,误会,李娘子是吧!”
“是的,没有什么,大家说开就好了。”李娘子边说边捡新米。
王二媳妇偷偷溜了。
两个带娃的拉着娃也走了。
那些家眷大约是怕着秦如樱的,一个个胆战心惊,不敢辩解,各自散了。
秦云舒了口气,看样子秦如樱还是胜任这个的,管这些妇人孩子还是有手段的。
看样子得想法子把南湖那地收下,分散这些人,太容易互相影响了。
不是买来训练好的奴仆,的确不好,更何况以前是水匪来着。
要是女管家刘春梅来了就好了,他想起了这个女管家,这要是她在,一定能把这些人分置好,如今怎么说,也是一团混乱的。
大家虽然怕他,可是要能齐心协力在秦府做事,却像没有一个头脑指挥,这种细致入微的事,秦云却做不来。
果然,古人诚不欺我,精明能干的女主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有一个能管后院的女主。
而秦云还真不是这种人,就连秦母也比她强,她妥妥的就像个在外奔波的男人,只会做事业,做文章,做官,鸡毛蒜皮的事,还真是她的缺陷。
当然心底里觉着自己能管好,但偏偏就不想管,他是这样认为的。
其实后来才知道,还真不是那个料,那后宅娘子们三两下能将他打败。
只是第二天信来了,父亲母亲刘春梅他们一行人已在船上了,这使秦云十分高兴,心头的一块大石头,终于快落下地了。
这些后院的事,让他们去处理就太好了,他觉得要他们一来,大有裨益。他就可以解脱了。
曾如月来选了五个妇人和两个小姑娘带走了。
并犹豫了下,要两个男的镇场子,只是男的要可靠,“不能,不能要那种欺负女人的。”曾如月结结巴巴的提要求。
秦云明白了,有时大的物件要搬,还得护着一群女人。
“可以!先给你两个男的,等你麻阳县的店弄起来了,在给你两个。”并给了鸽子她。
“这是信鸽,有什么事,放鸽子来与我说。”
秦云把一对信鸽给她,“好好养着。”
曾如月倒是是很喜欢鸽子的。
“谢谢公子,奴家会好好养着的。”
曾如月走时眼睛盯着那个从她手中退去的妇人,竟然还是前院住着。衣服有些不一样了,不由多看了两眼。
那妇人看她望,挑衅的翻了个白眼。
曾如月撇了撇嘴,不理,走了!
她管别人怎么活,自己要办好自己的事就好!
秦云把贺夫子的礼物拿出来,行到书房,坐到椅子上,打开木盒,认真一看,倒吸一口凉气。
《朝臣录》
册载朝堂文武诸官秘册,皆为详实。
一,李:宰相之档居于首卷。
籍贯为中州常郡,妻乃当地士族之女,其有三子二女。
长子任职户部主事。
次子尚在国子监求学。
三子在经商。
其履历:
早年以进士入仕,历任地方知府、中枢侍郎,后拜相辅政。
曾主持税制改革,缓解国库亏空之困。
然前年因拔饷时偶有迟缓,致粮草出现问题,与二十万大军被围有嫌疑,因没证据,留用在。
二,韩:兵部尚书档案。
其为军户出身,妻子是翰林院之女,育有一儿三女。
子在翰林院侍读。
他自少年从军,凭战功累迁至总兵,娶妻后因岳父故入中枢任兵部尚书。
曾亲赴边境击退漠北部族侵扰。
却在五年前武将考核中失察,让一名虚报战功者暂得晋升,此人与西北军败有关,被武皇斥过,态度好末免官,仍被记过一笔。
三,孔:吏部尚书乃山东曲阜人,孔家人出身儒学世家,妻为邻县书香门第之女。
共有八子,第三子在翰林院任编修。
长子任洛西知府。
次儿子曲河任县令。
四子,七子,经商。
五子出海了三年没消息。
六子在家中处理杂事。
七子在孔家书院上学。
他以科举入仕,长于选官考核,曾修订官员考核条例,杜绝诸多钻营之弊。
曾提拔一地方官员时,有贿赂之嫌,任亲之嫌,该仆奴有官司,虽没实证,引小范围民怨,可能是事实。
四,魏:礼部尚书为浙江魏氏世家出身,妻子是状元之女,
育有三子四女,皆习文。
他精通典章制度,主持过武帝大婚与数次祭天大典,礼仪周全无失。
接待外国使节时,因语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