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一日,敦煌城门缓缓开启,一员白袍骁将——赵云,单骑驰出,直至夏军营前百余步处方勒住战马。他并未言语,只是沉稳地张弓搭箭,弦响处,一支绑着绢书的箭矢“嗖”地一声,精准地钉在了夏军辕门之上!
高欢即刻取回箭书,恭敬呈于霍无忌案前。霍无忌展开绢书,只见其上笔迹凌厉,杀气隐现:“欲保西陵郡主无恙,速送项王妃至城下交换!”
“项羽果然提出要换虞姬。”霍无忌轻吁一口气。若能确保王昭君平安,将虞姬送回去,倒也不是不可接受的条件。
此时,郭嘉却上前一步,冷静谏言:“王爷,切不可轻易答允。如今我方筹码,远不止项王妃一人。项伯、楚将杨大眼、史万岁,以及数万楚军战俘,皆在我手。既然要谈,便需与项羽细细计较,争取最大之利。”
薛仁贵点头附议:“军师所言极是。若仅换回郡主一人,而敦煌坚城仍在项羽手中,我军孤悬西域,粮草转运艰难,岂能长久围困?当借此良机,迫其让出敦煌城方为上策。”
杨再兴闻言,浓眉紧锁,疑惑道:“敦煌乃西凉咽喉,战略重地。项羽……真会为了一个女子,甘心放弃如此城池吗?”
霍无忌嘴角勾起一丝了然的笑意,语气肯定:“会。为了虞姬,项羽什么都会愿意。此乃他致命之软肋。”
正商议间,庞统处理完军务步入帐中,听闻欲行谈判,凤眼微眯,献上一计:“王爷,既如此,何不将计就计?假意同意交换,诱使项羽亲自出城。于谈判之时,预设伏兵,骤然发难,或可一举将其擒杀!则大局定矣!”
此计虽险,却极具诱惑。帐中诸将闻言,多有心动颔首者。然其间风险亦是不小,霍无忌手指轻叩案几,一时难以决断。
郭嘉沉吟片刻,折中言道:“庞士元之计虽妙,然操之过急。不妨先回书项羽,一则确认城中郡主现状,安其心也乱其心;二则试探其态度,约其出城详谈。观其反应,我等再行计较,方可万全。”
霍无忌听罢,深以为然:“奉孝之言稳妥。便依此计。”他即刻命郭嘉草拟回书,同时遣典韦率领一队精骑,火速返回甘州,将虞姬与项伯提来敦煌大营,以作谈判之资!
花荣将郭嘉亲笔书信射入敦煌城内。不过半日,城头便有了回应——一支响箭带着项羽的回信,钉在了夏军营前。
信中,项羽同意谈判,却强硬要求霍无忌先行退军三十里,双方再于阵前会面。随信附上的,还有一份冰冷的俘虏名单:“西陵郡主王昭君、张佛儿、贾诩”赫然在列。更令人心痛的是,信中提到留守敦煌的李应、黄信、高敖曹皆已力战殉国,城内尚有被俘的万余夏军士卒与无数百姓,其命运皆系于此次谈判。
霍无忌强压悲愤,当即应允。韩信、常遇春、薛仁贵,柴荣,彭越,卫青,苏定方等得令,指挥数十万大军依约后撤三十里,军阵严整,如山移岳动。
为保万全,庞统精心布置,令李存孝、李元霸、刘裕、杨再兴、夏鲁奇、李嗣业、典韦、许褚、赵匡胤、林冲、卢俊义、花荣、关胜、呼延灼、秦明等十余名顶尖猛将,皆披重甲,暗藏利刃,护卫于霍无忌左右。有此豪华阵容,纵使两个项羽闯入,也绝无生还之理。
当日,敦煌城北十里外,一片苍凉的戈壁滩上,夏军立起一座临时营帐。狂风卷起黄沙,击打在帐幕上噼啪作响,旌旗在风中疯狂舞动,猎猎之声与风的怒吼交织,更添几分肃杀。
霍无忌端坐于帐内主案之后,面色沉静。十余员悍将按剑分立两侧,目光如电,杀气盈帐,只待王爷一声令下,便要将那赴宴的霸王斩为肉泥。
然而,霍无忌手中把玩着酒杯,目光低垂,心中却是波澜起伏。他深知,今日若在此杀了项羽,固然可定天下,但敦煌城内,王昭君、张佛儿、贾诩以及上万军民,顷刻间便会成为楚军泄愤的祭品。这代价,他是否愿意承受?
正当他心神不定之际,帐外把守的赵匡胤沉声禀报:“王爷,项羽到了!”
帐内众将闻言,精神一振,锐利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帐外。
但见漫天黄沙之中,一辆马车在一行骑队的护卫下,正疾驰而来。为首者,身披玄色战袍,暗金铠甲森然如墨,手持狰狞霸道的霸王枪,胯下乌骓马神骏非凡,来人身形伟岸,面容冷峻如铁铸,目光扫过之处,仿佛带着实质的压迫感,不是项羽又是谁?
他的左侧,两员大将并辔而行。 一人白马银枪,身姿挺拔如松,英姿勃发,面容俊朗却不失沉稳,目光锐利而澄澈,正是常山赵子龙。另一人同样白马白袍,却显得更为狂野张扬,狮盔兽带,面容俊美中带着几分不羁的戾气,眼中战意灼灼,赫然是锦马超。二人白袍飞扬,在这昏黄的天地间犹如两道锐利的闪电。
他的右侧,亦是两员悍将。 一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