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柴荣雷厉风行地整顿防务,收编溃散各部,清点战损,迅速恢复着秩序。郭嘉则即刻修书,遣快马飞报前线的韩信:甘州已下,关门打狗之势已成,可全力合围项羽残部!
直至天明,李存孝,李元霸,典韦、许褚、林冲、卢俊义、花荣、秦明等一众猛将陆续率残兵抵达甘州汇合。霍无忌当即命李存孝与李元霸这两大杀神不必停留,火速驰援韩信,务求毕其功于一役,彻底剿灭项羽。
正当霍无忌自觉胜券在握,志得意满之际,一骑快马却带来韩信的紧急军报——一个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坏消息!
项羽得知甘州失守、虞姬被俘后,竟并未失去理智率军死磕回援,反而做出了一个极其冷静且致命的决策:他命楚将杨大眼与史太岁率领大部主力,继续虚张声势,吸引韩信大军注意力;而他自己,则亲率三万最为精锐的楚军骑兵,悄然脱离战场,如一把淬毒的匕首,掉头直插东北方的敦煌城!
“什么?!项羽他……他这是要偷家啊!!”
霍无忌闻报,如遭雷击,脸色瞬间煞白!敦煌城!那是此次西征的根基所在!百万大军的粮草辎重、军械甲仗皆囤积于此,更是夏军连接后方的唯一退路和战略枢纽!此城若有失,前方纵然全胜,也将陷入无粮无援的绝境!
郭嘉与柴荣同样深知敦煌性命攸关,无须多言,即刻点齐两万骑兵精锐,准备随霍无忌星夜回援。
大军疾驰在返回敦煌的驿道上,烟尘滚滚。柴荣见霍无忌面色阴沉,宽慰分析道:“王爷不必过于忧心。敦煌方向尚有赵括将军率领的十万兵马驻防。项羽此去,必先与赵括军遭遇。只要赵将军能稳守营盘,拖住项羽两个时辰,我军便可赶到,届时内外夹击,项羽必败无疑!”
然而,霍无忌策马狂奔,心中焦灼非但未减,反而愈盛。赵括?那个历史上“纸上谈兵”的赵括?让他去抵挡身经百战、陷阵无双的项羽?霍无忌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更何况,敦煌城里……还有西陵郡主王昭君和张佛儿!若敦煌城破,她们落入项羽之手……霍无忌不敢深想。或许,被抓了还能用虞姬换回来?可万一……万一王昭君性情刚烈,城破之时毅然自刎……
他猛地甩头,几乎不敢想象那可怕的画面。
一旁的郭嘉敏锐地察觉到了主公的忧虑,策马靠近,沉稳开口道:“主公,且放宽心。敦煌城并非空城,城内尚有数万守军,城防坚固。西陵郡主自幼熟读兵书,通晓守御之法,更兼有贾诩先生在旁出谋划策,此人机变百出,最擅守险。项羽虽猛,然其长于野战争锋,短于攻坚拔寨。想要速破敦煌,绝非易事。”
霍无忌深吸一口凛冽的晨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望向敦煌方向,沉声道:“希望如此……!”
霍无忌率军疾驰在通往敦煌的官道上,尘土漫天。然而,坏消息却如影随形——又一匹快马带来紧急军情:赵括所部在运动围堵中未能及时回防,被项羽以精锐强行突破防线!此刻赵括正收拢残兵,向敦煌方向追击,试图与主力汇合。
“废物!!”霍无忌得报,额角青筋暴起,忍不住厉声怒骂,手中马鞭狠狠抽在空气中,发出刺耳的爆响。“传令全军!全速前进!快!”
就在霍无忌心急如焚奔赴敦煌的同时,另一边的韩信已展现出其“兵仙”之能。
他联合薛仁贵、常遇春、刘裕、卫青、苏定方、章邯等将,以绝对优势兵力,迅猛合围并全歼了担任诱饵的楚军主力,生擒楚将杨大眼与史太岁。
随即,韩信一刻未停,立即集结数十万得胜之师,挥师向敦煌方向回援。为彻底断绝项羽的任何退路,他更命卫青与苏定方率领精锐骑兵,大规模迂回包抄至敦煌城后方,犹如一把铁钳,要将敦煌及其内的项羽彻底锁死,变为一座孤城。
霍无忌心中唯一的念想,便是敦煌城能多坚守片刻,撑到他大军抵达。然而,天不遂人愿。当他终于引兵抵达敦煌城下时,最不愿看到的景象赫然呈现于眼前——
城头之上,昔日飘扬的夏军旗帜已被撕扯而下,取而代之的是刺目的楚军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仿佛无声的嘲笑。城墙之上,楚军弓箭手的身影清晰可见。
霍无忌死死攥紧缰绳,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胸中翻腾的怒火与挫败感几乎要喷薄而出,但他极力压制下去。此刻,冲动于事无补。他冷着脸,下令于城外安全处扎营,旋即升帐,召集所有已抵达的将领商议对策。
帐内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赵括率先出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面色惨白:“末将无能!未能阻截项羽,致其突破防线,酿此大祸!请王爷依军法处置,末将绝无怨言!”
霍无忌面色阴沉如水,目光冰冷地扫过他,一言不发。
一旁的章邯见状,亦出列跪下,沉声道:“王爷,此事并非赵将军一人之过。我等皆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