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69章 文明传承无国界

第69章 文明传承无国界(1/2)

    巴黎的深秋,塞纳河面上浮着一层薄雾,朝阳透过雾气,为巴黎圣母院残缺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脚手架如同蛛网般包裹着这座受伤的巨兽,工人们的吆喝声与机器轰鸣交织,却掩不住这座建筑骨子里的庄严与哀伤。

    苏明远站在修复现场外围,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石头粉尘和旧木头的味道,令他恍惚间想起庆朝年间参与修缮文庙的往事。那时他也是这般站着,仰望工匠们在梁柱间穿梭,将文明一代代传递下去。

    “苏先生,这边请。”项目负责人杜邦女士迎上来,她的法语带着柔软的韵律,但眼神急切,“玫瑰窗的修复遇到难题,传统铅条无法支撑如此大面积的玻璃重组。”

    苏明远颔首,随着她穿过临时搭建的通道。当他看到那箱从火灾中抢救下来的琉璃碎片时,心口蓦地一紧。五彩斑斓的玻璃残片躺在绒布上,如同折翼的蝴蝶,依然美得惊心,却也脆弱得令人心痛。

    “我们的工匠带来了庆朝‘古法鎏金’技艺。”苏明远示意随行的中国匠人上前,“这种技艺能用极细的金丝编织成支撑网,既坚固又不失美观。”

    法国首席修复师皮埃尔皱起眉头:“金丝?太重了,会改变玫瑰窗几个世纪来的结构平衡。”

    场面一时僵持。苏明远轻轻拈起一片蓝色琉璃,对着光仔细端详。阳光透过数百年历史的玻璃,在他脸上投下变幻的光斑。

    “皮埃尔先生,”他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如水,“在庆朝,我们修复古物时有个说法——修补的不是物,是心。”

    皮埃尔怔了怔:“心?”

    “是的。”苏明远转身,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匠人,“我们的祖先都相信,建筑是凝固的文明。所以今天我们修补的不仅是石头和玻璃,是人类对美的共同信仰。”

    他停顿片刻,让翻译将他的话转化为法语,然后继续:“古法鎏金的妙处在于,金丝可根据需要调整粗细分布,重量问题可以解决。重要的是,这种技艺本身也是需要传承的文明。为何不让我们尝试一个小样本?”

    皮埃尔与杜邦女士交换眼神,终于点头同意。

    随行的老匠人李师傅打开工具箱,取出自庆朝传承下来的特制金丝。他的双手布满老茧,动作却稳如磐石。在众人注视下,金丝在他指间如流水般穿梭,逐渐编织成一片极细的网,网眼呈现出云雷纹的图案。

    “这是‘如意网’,”苏明远轻声解释,“云雷纹象征生生不息,正是重建所需要的寓意。”

    当那片织好的金网托起几片琉璃碎片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金丝细得几乎看不见,却稳稳承托着玻璃,阳光透过金网与琉璃,在墙上投射出绚丽的光影,那光影中仿佛有云雷流动,有文明重生。

    皮埃尔的眼睛湿润了:“C'est magnifique...(太美了)”

    不同语言的赞叹在工棚里响起。中法工匠们忽然找到了共同语言——比划着手势,在纸上画着草图,交换工具和材料。 barrierslanguage melted awaythe faceshared purpose.

    杜邦女士悄悄对苏明远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今天宣布设立‘云雷纹文明奖’,表彰跨文化传承的贡献。您是第一获奖人。”

    苏明远微微一愣,望向那些正热烈交流的工匠们:“奖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所有让文明流动的人。”

    ......

    与此同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文明共生”特展厅内,林婉儿正调整最后一块展板的灯光。

    展厅中央,埃及的莎草纸与中国的宣纸并列陈列。旁边是两国学生合作的“跨时空书信”——用古埃及圣书字抄写的《论语》片段,旁边是用汉字翻译的《亡灵书》章节。两种古老文明的对话,跨越时空在此相遇。

    “这样角度可以吗?”布展员问道。

    林婉儿退后几步审视。光线恰到好处地照亮展品,又不过分强烈。她点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飘向互动区那面巨大的云雷纹画布。

    画布足有十米宽,上面用浅色线条勾勒出云雷纹的基本轮廓。周围摆放着各国传统颜料——中国的朱砂、印度的姜黄、波斯的天青石粉、非洲的红泥... visitors werefill the outlih symbols from their own cultures.

    开场不到一小时,画布已然焕发出惊人的生命力。波斯的细密画花朵在云雷纹的一角绽放,印度的悉昙文字沿着纹路延伸,非洲的肯特布纹样为图案注入粗犷的活力。不同文化符号交织在一起,却没有丝毫违和,反而构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

    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在画布前停留许久,终于颤巍巍地拿起画笔,蘸上希腊的蓝白颜料,在云雷纹的一个小角落画下了迈锡尼文明的螺旋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父亲是考古学家,”老人对林婉儿说,眼睛因回忆而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