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难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直播结束后,苏明远独自漫步在夕阳下的故宫。游客已然散去,只有几只乌鸦在金色琉璃瓦上啼鸣。他走到太和殿前,仰望那方巨大的匾额,忽然想起庆朝时第一次随父皇上朝的情景。
那时他还是个少年,穿着繁复的朝服,亦步亦趋地跟在文武百官之后。父皇的声音在太和殿中回荡:“文明如链,环环相扣;匠心如火,代代相传。”
“一千年过去了,父皇,这火种仍未熄灭。”苏明远喃喃自语。
身后传来脚步声,李师傅拿着一份检测报告走来:“苏先生,我们发现了个有趣的现象。那架‘九霄环佩’古琴的木料,与您修复的那件庆朝官服的材质来自同一时期的同一地区。”
苏明远接过报告,眼中闪过讶异:“难道是...”
“是的,”李师傅点头,“我们推测,制琴的木料与制官服的木材可能出自同一棵古树。这就是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共振。”
暮色渐浓,故宫笼罩在一片温暖的橙光中。苏明远再次走到那架古琴前,轻抚琴弦。这一次,他没有弹奏任何曲子,只是让指尖随意滑过琴弦。
奇妙的是,展厅各处的文物似乎都在回应:瓷瓶上的云雷纹更加清晰,青铜器的反光更加明亮,甚至连那件庆朝官服上的绣纹都仿佛在暮色中流动。
“文物从来不是死物,”苏明远对身旁的李师傅说,“它们只是在等待,等待有人以诚心相待,等待共鸣的时刻。”
李师傅深有感触:“是啊,我们修复的不仅是器物,更是文明的记忆。”
是夜,明月高悬。苏明远站在故宫角楼上,俯瞰这座沉睡的皇城。他的手机亮起,显示着全球护符修复运动的实时数据——无数光点在世界地图上闪烁,每一个光点代表着一处正在进行的修复工作。
那些光点组成的图案,赫然与故宫中文物上的云雷纹如出一辙。
林婉儿悄然走近,为他披上外衣:“看来,文明的共鸣真的超越了时空。”
苏明远握住她的手,指向远方:“看,乾清宫的方向。”
只见月光下,故宫的屋顶连绵如波浪,而在乾清宫上方,似乎有一圈淡淡的光晕,与云雷纹的形状惊人相似。
“那是...”林婉儿惊讶地睁大眼睛。
“文物在呼吸,”苏明远轻声道,“文明在苏醒。”
二人相视而笑,知道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才刚刚开始。
月光如水,洒在故宫的朱墙黄瓦上,也洒在苏明远手腕的胎记上。那云雷纹仿佛被激活般,微微发热,与这座古老皇城中的万千文物,共同呼吸着。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