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55章 明远书院海外分校

第55章 明远书院海外分校(2/3)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人并肩站在栏杆前,俯瞰伦敦城景。

    “四百年前,你能想象这样的情景吗?”楚老突然问道,声音轻得只有苏明远能听见。

    苏明远心中一凛,沉默片刻后回答:“在大启王朝时,我只知中国为天下中心,外邦皆是蛮夷。如今看来,是何等狭隘。”

    楚老点头:“我祖父的笔记中记载,往生司最初只关注中华文明,后来才逐渐意识到文明无界。可惜那时闭关锁国已成定局,他们的理念太超前了。”

    苏明远想起自己作为状元时,也曾抱有“天朝上国”的优越感。穿越到现代后,亲眼见到这个多种文明共存、交流互鉴的世界,才真正明白往生司后期理念的价值。

    “楚老,您相信人有前世今生吗?”苏明远突然问道。

    楚老若有所思地看着他:“我祖父相信往生司的人会以某种方式回来,继续守护文明的使命。他说文明如生命,总会找到延续的方式。”

    苏明远没有回应,但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或许他的穿越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文明的延续。

    ——

    下午的“跨文化工作坊”中,苏明远亲自指导学生。一组学生正在讨论“时间观念的不同文化解读”。

    “中国人似乎更注重循环的时间观念,而西方人更倾向于线性时间观。”一个英国学生说。

    苏明远加入讨论:“在中国古代,时间既是循环的——如四季更迭,又是线性的——如历史记载。这种看似矛盾的概念其实可以共存。”

    他拿起两支笔,一支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另一支画了一条直线,然后将两张纸重叠对着光:“看,它们可以形成一个新的图案。”

    学生们好奇地围拢过来,发现重叠后的图案确实既有循环感又有方向感。

    “这就是文明对话的魅力,”苏明远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创造新的可能性。”

    一个中国学生突然问:“苏先生,您觉得在全球化时代,我们会失去文化多样性吗?”

    苏明远思考片刻,指了指窗外泰晤士河畔的景观:“看那棵老树,它嫁接了几种不同的枝条,却长得更加茂盛。文明也是如此,真正的对话不会消除差异,而是在交流中产生新的多样性。”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恐惧差异是本能,但拥抱差异是智慧。往生司最初害怕外来文化影响,后来才明白,文明如活水,不流则腐。”

    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头。苏明远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如此自然地提到了往生司,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小心翼翼。楚老的出现,似乎让他更加接纳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的连接。

    ——

    傍晚,开学庆典进入高潮。在书院的中庭,一场特别的灯光秀开始上演:中国传统书画与西方现代艺术通过光影技术交织共舞,象征着文明的对话与融合。

    苏明远被邀请做闭幕致辞。他站在台上,望着台下不同肤色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跨越时空的感动。

    “四年前,我站在往生司遗址前,说那里曾是误解的终点,今为理解的起点。”苏明远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今天,明远书院伦敦分校的开幕,标志着这个起点已经拓展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我们不要文化的搬运工,盲目地将一种文化照搬到另一种环境中;我们要文明的翻译官,能够理解不同文明的内核,并在新的语境中赋予其新的生命。”

    掌声如潮水般涌来。苏明远看到楚老在人群中微笑着点头,那眼神仿佛在说:这就是往生司未能完成的使命。

    “让每个走出书院的人,都能在自己的文化根脉上,嫁接世界文明的枝叶。”苏明远以这句在分校奠基仪式上的话作结,“因为文明的真谛,从来不在固守堡垒,而在打开窗户,让风吹进来,让光透进来。”

    典礼结束后,许多人都留下来继续交流。苏明远注意到那个英国女生正在与一位中国学生热烈讨论着什么,两人手舞足蹈,眼中闪着光。

    阿林走到苏明远身边,感慨道:“看,对话已经开始了。”

    苏明远点头,忽然想起四百年前,他作为状元郎在宫廷宴会上即兴赋诗,赞美大启王朝的文明辉煌。那时的他,何曾想过有朝一日会站在泰晤士河畔,倡导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融合?

    “苏先生,有人送来一件礼物,放在您的办公室了。”助理艾玛过来小声说。

    苏明远告辞后走向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个长形木盒,打开后,他屏住了呼吸——里面是一卷古老的画卷,附有一张纸条:

    “在家中发现此物,据祖父记载,乃往生司第七号成员苏状元之作。今物归原主,愿文明之火,永传不熄。——楚”

    苏明远双手微颤地展开画卷,那是他四百年前亲手绘制的《万国来朝图》,描绘了各国使节到大启朝贡的盛况。那时的他,怀着天朝上国的自豪感,将外来文化视为朝贡与臣服。

    如今再看此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