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如钟鼓敲击在苏明远心上。作为从古代穿越而来的人,他最能理解这种感触。最初来到这个时代,他拼命地想保持“纯粹”的古代文明,拒绝太多现代事物。直到后来才明白,文明的活力恰恰在于它能不断吸收新鲜血液,而非固步自封。
“楚老,您愿意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下这些感受吗?”苏明远诚挚地邀请,“这会对所有游客都有启发。”
楚老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同意。
——
遗址深处的地宫保持了原貌,只是中央原本存放文明匣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文明许愿池”。游客可以将自己守护文化的心愿写在竹简上,投入池中。
苏明远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开幕式上认识的英国文化学者艾琳·沃森。她正拿着一卷竹简,犹豫着该如何下笔。
“沃森女士,有什么困难吗?”苏明远上前询问。
艾琳抬头,露出无奈的笑容:“我想写‘让莎士比亚遇见汤显祖’,但不确定是否合适。这是中西文化的碰撞,而往生司原本只关注中华文明...”
苏明远微笑:“如今的文明守护博物馆,理念正是‘文明无国界’。往生司若存在于今日,定会拓展视野,将世界文明都纳入守护范围。”
他指着许愿池中已投入的许多竹简:“看,这里有‘学会奶奶的剪纸’、‘保护方言’,也有‘重建叙利亚古建筑’、‘保存亚马逊土着歌谣’...文明守护早已不是一国一族之事。”
艾琳欣慰地点头,写下自己的心愿,将竹简投入池中。那一刻,苏明远仿佛看到四百年前往生司匠人埋藏文明匣的场景与此刻重叠。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心愿——让文明的火种穿越时空,照亮未来。
——
夜幕降临,游客渐渐散去。苏明远独自一人在地宫中停留,手中拿着一卷空白的竹简。
三年前,他刚来到这个时代时,曾一度陷入深深的迷茫和恐慌。作为大启王朝的状元,他熟读经史子集,却看不懂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高楼大厦、汽车手机、网络信息...一切都在冲击着他的认知。
最让他震惊的是,大启王朝早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如今的中华大地经历了无数变迁,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他熟悉的那个世界,只剩下史书中的几行记载和零星文物。
有那么一段时间,苏明远疯狂地寻找任何与大启王朝有关的痕迹,试图在这个陌生时代重建自己熟悉的文明环境。直到他参与往生司遗址的修复工作,才逐渐明白——
文明不是复刻过去,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
他在竹简上缓缓写下自己的心愿:“愿以往生司为鉴,守护文明真谛:非固守亦非摒弃,乃传承中创新,包容中进步。”
笔落,竹简被投入池中,与千百个现代人的心愿融为一体。
——
走出地宫时,苏明远意外地发现楚老还在博物馆门口的长椅上坐着,似乎在等人。
“楚老,需要帮您叫车吗?”苏明远关切地问。
楚老摇头,示意他坐下:“苏先生,有件事我一直想问。你是如何对往生司了解得如此透彻的?甚至能破译他们最高级别的密函?据我所知,那些加密方法早已失传。”
苏明远心中警铃大作。三年来,无人质疑过他专业知识的来源,大家都默认他是天才型的学者。但楚老作为往生司后裔,显然看出了不寻常之处。
“我...研究了许多史料,”苏明远谨慎地回答,“也有过一些意外发现。”
楚老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你说话的方式,有时很像古代人。不是刻意模仿,而是...自然流露。”
苏明远沉默不语。月光下的往生司遗址静谧而神秘,仿佛百年前的幽灵仍在徘徊。
突然,楚老从口袋中掏出一件用丝绸包裹的物品:“这是祖父传下来的往生司信物,据说只有高级成员才有。我想把它捐赠给博物馆。”
丝绸展开的瞬间,苏明远倒吸一口凉气——那是一只象牙牌,上面刻着往生司特有的云纹,中央是一个“柒”字。
“第七号...”苏明远喃喃道,不由自主地伸手触摸那块象牙牌。触感冰凉而熟悉,唤醒了他深藏的记忆。
“你知道这代表什么?”楚老敏锐地捕捉到他的反应。
苏明远收回手,强作镇定:“史料记载,往生司有七位创始元老,每人都有这样的身份牌。”
楚老摇头:“不全是。创始元老确实有七人,但身份牌后来也有颁发给特殊贡献者。祖父的笔记中提到,最后一位获得身份牌的是位年轻状元郎,提出了文明匣的改进方案。可惜不久后那位状元就因病去世了...”
苏明远感到一阵眩晕。楚老口中的“年轻状元郎”正是他自己——或者说,是他在这个时代的“前世”。原来历史记录他已经“去世”,难怪无人寻找过他。
“那位状元...叫什么名字?”苏明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