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仪式即将开始。”工作人员的提醒将他从遐思中拉回。
他点头致意,整理了一下深蓝色的中式立领西装。这身衣服是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却巧妙融合了大明服饰的元素——如同他这个人,古代的灵魂装在现代的躯壳里。
会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球科学家和文化代表已经就座。主席台上,一尊被红绸覆盖的球形物体静静矗立。苏明远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他想起在大明礼部任职时,曾参与修订《大明一统志》,那本地图册如今不知流落何方,而今天,他将参与一个全新全球图景的创造。
“各位同仁,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不仅是为了科学,更是为了文明。”大会主席、着名地球系统科学家安娜·舒尔茨教授开场说道,“我们即将揭幕的这尊地球仪,不是普通的地理模型,而是人类文明交融的象征。”
红绸落下,会场响起一阵惊叹。
那尊地球仪通体由深色名贵木材制成,球面用精细的云雷纹勾勒出各大洲轮廓。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极点位置,镶嵌着一对相互缠绕的玉环——双生魂印,象征文明的交融从核心向全球扩散。
“我们选择云雷纹和双生魂印,因为它们既古老又现代,既东方又属于全世界。”设计者、一位满头白发的意大利艺术家解释道,“云雷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经过数千年演变,在不同文明中都有类似变体;双生魂印的概念在许多文化中都有体现,表达的是对立统一、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
苏明远凝视着那对玉环,心中波澜起伏。在大明,这种纹样被称为“同心结”,常用于婚礼仪式,象征夫妻同心。如今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它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成为全人类文明交融的象征。他不禁感慨:文明的符号果真如水,随器而形,永恒流动。
“有请苏明远先生为地球仪刻下第一刀。”安娜教授的声音将他唤醒。
工作人员递上一把特制的雕刻刀。苏明远接过,感觉手中的重量既陌生又熟悉。在大明,他惯用毛笔;而此刻的金属刀具,冰凉而沉重。
他走向地球仪,目光扫过上面精细的云雷纹轮廓。按照计划,他应该在“亚洲”板块的边缘刻下一道象征性的纹路。但当他的手指触摸到木质表面时,一种奇异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指尖下的不是木头,而是活生生的土地和文明。
刀刃接触木面,他开始小心翼翼地推动。木屑纷纷扬扬地飘落,带着淡淡的檀香气息。这一刻,他忽然恍惚起来。
————————————————————————————
“明远,你看这祭天台的纹路。”礼部尚书杨大人指着即将完工的文明脉络图,“自黄帝画野分州,到大禹铸九鼎定九州,再到今日大明一统,这脉络绵延数千年不断啊。”
年轻的苏明远恭敬地站在一旁,看着工匠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在石台上雕刻中华文明传播的路线。那是他为皇帝祭天大典准备的礼器之一。
“大人,为何要用如此古朴的工具?宫中有的是能工巧匠和精良器具。”
杨大人微笑抚须:“祭天之事,贵在诚意。古人用石器刻纹,今人用心传承。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对文明共同体的向往。”
————————————————————————————
“苏先生?”安娜教授的轻声呼唤将他拉回现实。
苏明远猛地回神,发现自己的手仍在稳稳地推动雕刻刀,在云雷纹的边缘添加了一道细微却流畅的纹路。那动作娴熟得仿佛他早已做过千百次。
“抱歉,我走神了。”他轻声说,收回雕刻刀,递给工作人员。
安娜教授好奇地看着他刚刚刻下的纹路:“这个补充很精妙,它让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连接更加自然了。您是怎么想到的?”
苏明远沉默片刻,决定说出部分真相:“在我的文化传统中,纹路不仅是装饰,更是情感的寄托和文明的记忆。刚才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古人用石器刻划文明脉络的场景。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对文明共同体的向往。”
他的话通过同声传译传入与会者耳中,会场响起一阵低低的赞同声。
随后,各国代表轮流上前,在地球仪上刻下象征自己文明的纹样。令人惊讶的是,尽管文化背景各异,大家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与云雷纹相协调的图案,仿佛这些纹路真的有一种超越文化的神秘共通性。
一位来自秘鲁的代表在刻完安第斯文明的传统纹样后,感慨道:“这让我想起我们祖先的结绳记事。不同的方式,相同的渴望——记录和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
仪式结束后,地球仪被正式命名为“人类文明地标”,将被安置在联合国大厅。与会者陆续离场,苏明远却留在空荡的会场,再次走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