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来现代当明星 > 第28章 双生花:古今交织的文明诗篇

第28章 双生花:古今交织的文明诗篇(2/2)

    苏明远和林婉儿并肩站在祭天台的中央,四周是沉默的石碑和苍茫的夜色。银河横跨天际,千万星辰闪烁,与千年前他参加祭天大典时看到的别无二致。

    “据说千年前,有人在祭天台下埋下文明匣,保存了庆朝最精华的文化典籍。”林婉儿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历史。

    苏明远心跳加速——那个文明匣是他亲手埋下的。新登基的年轻皇帝担心政局不稳,命他将一批重要典籍备份后埋藏,以待后世发现。

    “千年后,有人在直播里分享古籍解读。”林婉儿继续说着旁白,“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我们从未停止对智慧的仰望,对传承的渴望。”

    苏明远仰望星空,忽然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或许千年前埋下文明匣的那个自己,已经在冥冥中预见了这一刻;或许穿越千年不是意外,而是文明延续的某种必然。

    拍摄结束后,众人陆续下山,苏明远却留在祭天台上。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小的玉璧——这是他从庆朝带来的唯一物品,上面刻着云雷纹和一句箴言:“文明如水,流而不息”。

    月光下,玉璧泛着温润的光泽。苏明远轻轻将它贴在祭天台中央的太极图上,奇迹般地,二者严丝合缝。

    “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或许这玉璧不仅是纪念品,更是一把钥匙,在特定时刻开启时空之门。但他并不想回去——至少现在不想。在这个时代,他有更多事情要做。

    纪录片《文明的双生花》首映式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苏明远坐在观众席中,看着银幕上自己的形象,感觉既熟悉又陌生。那个在修复古籍的学者,那个在敦煌指导学生的老师,那个在祭天台仰望星空的梦想家——都是他,又不全是他。

    最动人的片段来自世界各地:纽约唐人街的老匠人用庆朝裱糊术修复破损的侨批;东京学生穿着汉服演绎《牡丹亭》,台词里混着日语外来词;巴黎街头艺术家将汉字书法与涂鸦结合;开罗学者比较古埃及象形文字与甲骨文的异同...

    当镜头回到那位阿拉伯少女,她展示着自己织就的丝绸,上面的云雷纹与阿拉伯几何图案完美融合:“这是我的文明双生花。”

    片尾字幕升起时,编钟与电子合成器共同演奏的《文明交响曲》回荡在放映厅。古老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这一刻达成了奇妙的和解。

    掌声雷动中,陈导邀请苏明远上台。聚光灯下,他望着满场观众,一时语塞。

    “请苏老师讲几句吧!”台下有人喊道。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走到话筒前:“我不是什么大师,只是一个文明的桥梁工。千年前,我的先人创造了辉煌;千年后,我的同代人重新发现了它。文明真正的生命力不在于保存在博物馆中,而在于流淌在血液里,体现在生活中。”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我曾以为自己是历史的旁观者,现在明白,每个人都是文明的传承者。无论是修复一页古籍,学习一种传统技艺,还是简单地记住并讲述一个古老故事——我们都在让文明继续呼吸。”

    掌声再次响起,但这次更加深沉,更加共鸣。苏明远看到台下许多人眼中闪着泪光,包括那位专程从敦煌赶来的阿拉伯少女。

    首映式结束后,苏明远独自走到剧院外的露台。都市的霓虹与天上的星辰争辉,现代与古老在这一刻交织成一幅文明的双面绣。

    林婉儿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茶:“在想什么?”

    “想时间,想文明,想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苏明远微笑道,“千年前,我埋下文明匣时,曾幻想过它会如何被后人发现。没想到,我自己成了那个‘后人’。”

    林婉儿好奇地看着他:“你说什么?”

    苏明远摇摇头:“没什么。只是觉得,文明真是一朵双生花,古今交织,中外互鉴,永远在对话中重生。”

    远处,城市的灯光如星河般延伸至地平线。苏明远想起千年前庆朝一位哲人的话:文明如长河,有时湍急,有时平缓,但从未停止流动。

    而他,苏明远,庆朝状元,现代学者,成为了这长河中的一滴水,连接起了过去与未来。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明天,他将在明远书院开设新的课程,讲述庆朝文明与世界对话的故事。而今晚,他将仰望这片与千年前共有的星空,感受文明永恒的心跳。

    编钟与电子乐的合奏仍隐约可闻,那是跨越时空的和鸣,是文明双生花绽放的声音。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