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地响起:“星汉灿烂,俯仰古今——拜!”
苏明远浑身剧震!这声音,这语调,这古老的仪式口令,是庆朝祭星大典的起礼词!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玄色深衣、神情肃穆的中年人立于高台边缘,正对着漫天星雨,深深一揖到地,宽大的衣袖垂落如云。那姿态,那气度,竟与庆朝太常寺主持祭典的官员如出一辙!
几乎在这声音落下的同时,台下的人群,无论老少,无论先前在欣赏古琴还是街舞,无论穿着t恤还是汉服,都仿佛被无形的线牵引着,自发地、整齐地向着流星坠落的方向,深深躬身行礼!成百上千人动作划一,衣袂摩擦发出低沉的沙沙声,汇成一股虔诚的洪流。
苏明远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血液奔涌着冲上头顶。这跨越时空的熟悉仪式,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他记忆深处尘封的闸门。庆朝冬至夜,承天台前百官肃立,万籁俱寂,唯有星垂平野,唯有太常卿那悠长的“拜——”声在寒风中回荡,直入云霄。他几乎是本能地、完全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猛地一撩身上青衫的下摆,以最标准的庆朝士子大礼,朝着那漫天星流的方向,推金山倒玉柱般深深拜了下去!额头几乎触碰到微凉的石面。这个动作如此自然,如此深刻,仿佛早已刻进他的骨髓,融入他的血脉,在星空召唤下破土而出。这一刻,他不再是孤独的时空异客,而是与这片土地、这群人、这漫天星斗同频共振的一个点。
就在他俯身下拜的刹那,余光瞥见四周一片星星点点的白光骤然亮起!那是无数人同时举起的手机屏幕,闪光灯瞬间点亮,如同地上涌出的另一片星河。那无数细碎的光点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随着人群拜伏的动作,此起彼伏地闪烁、流动,隐隐竟勾勒出古老云雷纹那回旋往复、生生不息的壮美线条!地上的光之图腾与天上倾泻的星雨之河,在这一刻,跨越了冰冷的科技与亘古的自然,以光为媒,遥相呼应,构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天地画卷。一股难以言喻的宏大与连接感,如同电流般瞬间贯穿了苏明远的四肢百骸。
礼毕起身,万籁俱寂。流星雨的余韵在天际留下淡淡的痕迹,地上的光点也渐次熄灭。一种奇异的平静笼罩着祭天台,仿佛刚才那场天地间的对话涤荡了所有喧嚣。苏明远站在原地,胸腔里那颗激烈跳动的心脏尚未完全平复,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却缓缓升腾。他环顾四周,看到弹古琴的老教授在轻轻擦拭琴弦,跳街舞的小雅正扶着轮椅和老奶奶兴奋地低语,写LEd书法的老者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墨宝”,不同肤色、不同装束的人们脸上,都带着相似的、被某种宏大之物抚慰过的宁静神情。
他脚步有些虚浮地走向祭台边缘那方古朴的石案。案上静静摊开一本厚重的线装留言簿,纸页微黄,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留言簿旁,备有数支毛笔和各色墨锭,还有几支样式现代的签字笔,随意地插在青瓷笔筒里。
苏明远拿起一支狼毫小楷笔,指尖拂过柔韧的笔尖。他翻开留言簿,目光扫过那些墨迹未干或早已干涸的字句。各种文字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条条蜿蜒的溪流,最终汇向同一个方向:
“这里让我触摸到了时间的温度。” (中文)
“culturenouseum, bueartbeat.”(文化不是博物馆,而是心跳。 - 英文)
“ ?? ?? ?? ?? ??.”(传统是连接天上星辰与地上梦想的桥梁。 - 阿拉伯文)
“ここに立つと、过去と未来が同时に流れ込んでくる。”(站在这里,过去与未来同时向我涌来。 - 日文)
不同文字,不同墨色,不同笔迹,却像无数条支流,最终汇入同一片名为“根”的浩瀚海洋。苏明远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他蘸饱了墨,悬腕,凝神,在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字下方,郑重落笔:
“这里不是古迹,是活着的文化圣地。”
最后一笔落下,力透纸背。他搁下笔,指尖还残留着墨锭的微凉与竹管的温润。他缓缓伸出手,将掌心轻轻覆盖在旁边一根巨大石柱粗粝而冰凉的表面。石柱内部流淌的幽蓝光纹似乎感应到了什么,在他掌心下方,那光芒悄然变得明亮、温润了一分,如同沉眠的古兽被唤醒了一丝生机。那光芒透过肌肤,传来一种低沉而恒久的搏动,像是大地的心跳,又像是无数先民隔着漫长岁月传来的、深沉而温暖的叹息。
晚风带着石头的凉意和远处草木的微香拂过。苏明远抬起头,望向深蓝丝绒般的天幕,星辰已复归寂静,如同无数沉默而永恒的眼睛。祭天台庞大的石基沉默地承载着一切,像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敞开怀抱的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