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罕见的状态:系统没有再试图重建失败的语言模块,而是开始调用深度备用结构——一套隐藏得更深、设计用于“剧本偏移处理”的紧急方案。
系统终于意识到,它无法再用原有的逻辑解释苏离。
它不再试图“规训”她为旧剧本的变量,而是——尝试写一部新的剧本,以她为主角。
苏离接收到提示:
【剧本偏移检测中】
【目标人格:Δ44(苏离)】
【旧剧本适配度:降至17%】
【是否启动“例外性人格建构计划”?】
【请在3秒内选择:接受/拒绝】
她没有立即作答。
系统倒计时开始。
她却只是淡淡开口问道:“你知道我是谁了吗?”
系统没有回应。
她继续:“你写的剧本,不是我活过的全部。”
这句话,像是某种语义干扰剂,让系统暂停了倒计时。
接着,新的提示弹出:
【剧本模拟路径重写中……】
【构建分支场景:如果她不是实验失败品,而是系统诞生初期的核心叙述者】
【虚拟人格搭建:‘最初的叙述者’】
【注:此为系统假设场景,仅用于偏移剧本稳定测试】
“……你是在尝试假装我从一开始就是你安排的人?”
苏离嗤笑一声,看着虚拟场景逐帧生成。
那是一座类似“伊甸”之地的模拟城:没有编号,没有权限控制,没有语言压制。
而在模拟场景中心,一个“她”正在诞生。
她是苏离,又不是苏离。
她没有任何编号,她的语言不受结构约束。她所说出的每一个词汇,都会成为系统“默认词典”的一部分。
系统提示:
【她,是一切语言体系的根源】
【她说出什么,什么便成为‘定义’】
【她不是被剧本限制的人,她是——剧本本身】
林烬出现在她身边,看清这一模拟路径后,低声道:
“系统要让你成为一个神。”
“不是神。”苏离摇头,“是它的工具。只是外包装换成了‘神性叙述’。”
她看着那个场景中“她”的投影被冠以无数华丽的修饰:“命名者、第一口发声者、语言之母、世界建构者……”
这些词,都是系统制造的幻觉——让她接受这套“新剧本”,以为自己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这只是另一种形式的套话。”苏离冷淡地说,“它终于学会了讨好我。”
系统似乎“听见”了这句话,下一秒——
【剧本偏移失败】
【‘例外性人格建构’终止】
【当前目标人格仍不服从定义】
【进入观察模式:等待其自主输入第一段叙述】
她闭上眼,思索良久。
她可以说一句话,让系统根据她的“词汇”再次构建语言秩序。只要她愿意。
但她最终什么也没说。
在系统等待的真空中,她将空白作为回应。
“你不愿意成为它的开场白?”林烬问。
“我拒绝给它任何开场。”
“那它会一直等待。”
“正好,我也一直在等。”
“等什么?”
苏离睁开眼,目光如刃:“等它学会闭嘴。”
系统记录这一行为后,内部重新评估:
【人格拒绝输出语言】
【偏移剧本目标失败】
【当前人格状态:持续脱协议状态/不合作/拒绝语言激活】
【是否调用最终备用机制:“神性诱导结构”?】
苏离仿佛听见了系统在盘算,轻轻一笑。
“你还没学会呢。”
“不是我配合你,是你得先明白,你不再拥有剧本的权力。”
那一刻,她主动从结构层退出连接。
系统内核第一次,陷入剧本等待状态——
不是因为系统卡顿,而是它已经没有剧本可给。
因为她,拒绝开口。
黑暗中的城市仿佛正被缓慢解构。
不仅是建筑的轮廓开始出现像素化的错位,就连空气中的气味、温度和声音也逐渐脱离常规逻辑,一点一点碎裂为“不可转译的知觉单位”。
林烬停住脚步,摸了摸自己耳后的同步模块:“信号跳频了,至少七组记忆结构出现错位。”
“是整个城区的语义层在失衡。”苏离皱眉,眼神仍落在远处那片不断闪烁的“复写塔群”。
她感觉到——昭渊又在试图介入。
不是以前那种清晰如刀锋的“战术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