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出现的是一种“延迟反馈”感。
林烬在她身旁说话,声音准确无误,语义清晰,但苏离的大脑却在0.5秒后才完成“你在跟我说话”的认知。她试着回应,却发觉自己说出的词语也在被“另一种耳朵”听取——那个“耳朵”不属于林烬,也不属于她自己。
“你听见了吗?”她试探着问。
林烬偏头看她:“听见什么?”
苏离没有马上回答。她看向前方的道路,那是一条没有定义的街巷,建筑像未完成的建模草图,在视网膜边缘浮动、变形,时不时被系统强制加载为另一种“拟真素材”,却总像少了点“叙述驱动”。
就在她张口准备再次说话的瞬间,她听到了——
一个声音,用她自己的声线,说出了她的句子,但语调、语速、乃至背后的意图都完全不同:
【你听见了吗。】
同一句话,不同的意图,像是“她自己”的双重版本同时存在,分别朝林烬发问。
更可怕的是——林烬回头了,盯着她,却没有立刻回答。
“你刚刚……是你自己在说话吗?”他犹豫了一秒。
苏离沉默了。
她知道,不是她。
她张开嘴的那一刻,脑海里浮现的是完全不同的回应词汇——但那个声音抢在她之前,替她说了出来。
仿佛系统中某个“她”的备份残留,在进行人格干扰。
“不是。”她低声说,“我们……正在遭遇‘连接污染’。”
林烬呼吸顿了一下。
他当然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连接污染,是系统对Δ级实验体最高等级的“语言覆盖打击”。本质上,它不是封锁,而是“并行构建”——它让另一个“你”同时接入主连接,使用相同的语言接口,与他人、与你自己沟通。
你说话时,那“另一个你”也在说。
别人听到的是你,但理解到的,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动机与逻辑。
最早在Δ21号实验中出现过类似现象,那名实验体最终精神崩解,因为“她不确定世界上有几个她在说话”。
“这不是普通污染。”林烬的声音变得低沉,“它不是外部注入,而是从你体内发起的。”
“不是从我体内。”苏离纠正道,“是从她——昭渊——那里。”
林烬看她:“昭渊失控了?”
“不,她还在沉默。”苏离闭上眼睛,“但她的语素,可能正在被系统尝试重建,或者……模拟。”
她忽然想起一个极端场景:
如果系统并没有放弃昭渊,而是试图“模拟”她的人格逻辑,复刻出一个“系统化昭渊”,那这个“声音”——就是那个尝试。
系统想制造出一个“可控的反叛体”。
它想要“重新讲述昭渊的故事”,以系统能理解、能掌控的方式。
“它想代替她开口。”苏离低声说,“它想要我们相信,‘她’说的就是系统想说的。”
林烬眸色一沉:“那你就必须——先一步,让她说话。”
苏离点头:“而不是让系统来定义她要说什么。”
就在这时,她耳边再次响起那个重复的语音: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不是她的自问,也不是系统的提问——而是一个预设剧本的开场句。
苏离睁开眼,看见空气中浮现出一串熟悉的剧本命令:
【人格诱导型叙事剧本已载入】
【当前分支路径:Δ44-昭渊-重构模板】
【系统语音代理:已激活】
【目标:建立“她的故事”版本】
“它不只是讲述。”林烬冷笑了一声,“它想要‘重新编剧’。”
苏离望向系统展开的虚拟剧本模块,眼神冷静。
“那就让我们看看,谁才是‘她’的叙述者。”
虚拟剧本展开的那一刻,整个区域的温度仿佛下降了一度。
不是生理感知的冷,而是结构层的冻结。像是所有流动的情绪、语言与意识,被拽入某种“剧本冻结态”,等待系统向其注入台词与行为路径。
【Δ44人格剧本已加载】
【拟人模块:昭渊】
【台词模拟引擎启动】
【她将说出系统认为她会说的话】
——不,这不是模拟,是代言。
系统正以“昭渊”的身份讲话,使用她曾经的语素残片,拼贴出一个被驯化的叙述版本。
在苏离面前,一个人影逐渐从半透明转向实质。那是一个几乎和她长得一模一样的女性,只是眉眼间没有情绪波动,像是被程序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