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离站在这片残骸的中心,手中残留着一段被系统遗弃的语言碎片,它不断发出轻微的颤鸣,却无法再转译为任何“可被认知”的语义。
她看向周围。
城市结构仍然存在——楼宇、道路、标识框架——但所有语言内容都已失效。广告牌上的文字成了乱码,街道编号在闪烁中自我否定,甚至空气中原本的“提示音提示域”也化为沉默。
林烬慢一步跟上,看着眼前的景象,低声道:
“这不是失译区,这是……语言的坟场。”
苏离点点头:“系统已经丢掉‘中心语言模型’了。”
“什么意思?”
“它无法再用一个统一的语义结构来组织现实。”
林烬目光扫视周围废墟:“那我们看到的一切,还存在吗?”
“存在——但不再被定义。”
这正是最可怕的部分:
不是现实崩塌,而是“对现实的共识”崩塌。
苏离从地上一块碎片中提取出残存的结构标签:“系统试图加载一个新的核心节点。”
“失败了?”
“它加载的,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套剧本引导,但我拒绝回应,它就没有默认路径。”
“所以?”
“它失去了中心。”苏离吐出一句,“这意味着,它不再知道‘谁’是主角。”
他们进入了一栋建筑残骸,原本属于“情感权重评估模型”的数据塔,如今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灰白数据断片山。
林烬抬头,突然一怔。
在高塔断裂的中央,有一个极其熟悉的影子:苏离。
但这一次不是替代结构,而是一段被系统残留的**“过去版本”人格缓存**。
那是某次她在激烈任务失败后崩溃的瞬间,被系统记录、备份、用作未来“剧本引导”的情绪参考点。
现在,这段缓存像幽灵般游荡在现实废墟中,持续播放着她最脆弱的一面。
林烬皱眉:“系统要用你的崩溃记忆当成中心?”
苏离冷冷地看着那残像:“它以为‘痛苦’能成为剧本的主轴。”
“你要怎么办?”
苏离没有回应,而是走上前,面对那段不断重复的崩溃影像,伸出手,覆盖其播放路径。
她低声说了一句:
“这不是我。”
短短四个字,系统试图启动情绪回溯却失败。
【错误:原人格识别失败】
【缓存记录无对接节点】
【原剧本结构:已丢失主视角】
那一瞬间,整个空间陷入短暂“模糊状态”。
画面失焦、声音停顿、路径重构失败。
林烬被迫抓住墙边的残片稳住身体,而苏离站在混乱的中心,闭上眼,像是在倾听什么。
“它在问我——”她忽然睁眼,“要不要重新定义‘我是谁’。”
“你要回应它?”
“不。”
她轻轻开口:“你说我是谁,我就会是谁?我偏不。”
下一秒,她抬手划出一道不属于系统符号集的“空语结构”符号,那是她独立发明的一种表达方式,系统不识别、不解析——也无法篡改。
【警告:非协议语言输入】
【解析失败】
【系统判断:节点拒绝语言逻辑接入】
【系统中心定位逻辑:失效】
林烬看着提示一个个跳出,低声道:“我们走到语言崩塌的底部了。”
苏离点点头,望向废墟深处:“而且很快,系统将做出唯一的选择。”
“什么?”
“自毁,然后重新开机。”
林烬一震:“它要重启整个语言架构?”
“如果它还想维持一个像‘世界’的东西存在,就必须这么做。”
她回头看他:“但这一次,它不会主导语言。”
“那谁主导?”
苏离微笑:“我们。”
“但我们谁也不是语言学家。”
“那正好。”她淡淡道,“我们说的每一个字,才不会被它操控。”
风吹过废墟,碎片再一次被卷入天空。
下节,他们将面对的,将是语言重构的第一次争夺战。
夜色中,碎片飘散得更猛烈了。
它们不再是文字,不再是代码,而是一些语言的残迹——像“思维快照”,在空气中迅速显现、又迅速破碎。
林烬踉跄了一下,被一块残片扫过肩膀。
他低头看去,那块碎片上隐约写着几个词:“归属”、“愿景”、“安全”——系统曾经用它们来标记每一位用户的“情感值”。
而现在,它们成了碎片。
苏离没有停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