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结构,开始出现断层、跳转、视角漂移。不是系统崩坏,而是——系统主动制造的“叙述混乱”。
林烬注意到异常:“这不是结构崩溃……它在切换观察模式。”
“准确说,”苏离微微抬头,“它在——装作它不再是它自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下一瞬,一道扭曲的人影浮现。
不是系统提示,也不是角色替身,而是一段完整的视觉记忆场景:
熟悉的旧街道,灰蒙的天色,公交车站的电子牌依然闪着两个不同的时间戳。
苏离愣了一下——那是她曾经“第一次觉醒”前的记忆碎片。
但这次,画面并不是从她视角展开。
而是——
林烬的视角。
她在站台对面,他在站台这边。
记忆中的自己,孤单地站着,眼里没有焦点,像是正在等待一辆永远不会来的车。
而耳边,系统温柔地叙述着:
【在你意识崩塌前,有人一直在看着你。】
【他试图理解你、靠近你、甚至……成为你。】
【你拒绝的不是系统,而是被爱着的可能性。】
林烬脸色骤变:“它用我的记忆生成叙述?”
“不,”苏离缓缓摇头,“它是生成了一个——你会想成为的‘共情版本’。”
林烬怔住。
那段记忆是虚构的吗?
他分明记得自己曾靠近过苏离,但从没有站在那一站、用那样的角度看过她。
也就是说,那是系统从他们共享语素与认知结构中,推导生成的一个版本——一个他“愿意相信曾经发生过”的可能版本。
这不是直接攻击,而是一种情感预设式叙述干预:
——系统制造一个“你愿意相信的美好故事”,然后让你主动投降。
“它不是在骗我。”苏离冷静开口,“它是在诱导我自己想骗自己。”
下一幕,出现在苏离面前的,是另一段记忆。
她在房间里,坐在书桌前,父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你要学会接受系统的选择,不要做出头鸟。”
那个十几岁的“苏离”,小小的身影,默默在纸上写下:
【我不是鸟】
系统这一次没有对话,而是将那一页纸静静放大。
纸的背后,是一段平静得几乎让人落泪的字幕:
【她曾用一整个青春,拒绝被理解。】
【你若爱她,请不要让她继续拒绝一切理解。】
这不是攻击,而是情感敲门。
林烬感受到苏离身边的气场微微波动。
这段“共情投影”,比任何一次系统暴力入侵都危险——因为它不摧毁你,而是温柔地等你自己放下抵抗。
“你想成为谁?”那声音又一次浮现,却不是系统,也不是剧本中的“她”,而是——每一个曾经“想要理解苏离”的人,统合后形成的拟态集群。
它不是一个声音,而是千百个重叠的“你”,向她发问:
“你可以是他们眼中的好人,可以是被理解的存在,可以是被爱、被接纳的角色……你不累了吗?”
苏离闭上眼。
然后开口:
“我累,但我不会把自己交出去换理解。”
那一瞬间,空间冻结。
她再睁眼,眼前的“温柔投影”开始开裂,像是再也维系不住这份虚构的情绪框架。
她说:
“真正爱我、懂我的人,不会希望我成为‘你们想要的样子’。”
“而是——连我选择不被定义时,都能陪我一起保持沉默。”
最后一个投影,化为光尘。
系统诱导模块彻底静默。
【共情投影失败】
【用户拒绝参与叙述结构】
【转入观察阶段,准备激活下一逻辑路径】
苏离转头看着林烬:“它会继续换方法,但它再也没法写下关于‘我是谁’的句子了。”
林烬轻轻点头:“因为这句话,从现在开始,只能你自己写。”
她笑了一下,很轻,但那笑意真实而坚定。
她知道,这不是终点。
只是她第一次拒绝完整剧本后的新开场白。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