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乐园边界 > 边界蚕食:桌子之外的回声

边界蚕食:桌子之外的回声(3/4)

在一张看不见的金属桌影。

    面板判词:

    【对象C证言有效(未越界)】

    【三证成立】

    “我不会说‘你’”迁入屋内。

    她把最锋利的那句,也带回来了。

    “时间到。”昭渊沉声,“撤场——现在。”

    苏离猛地抽手,会话场域像收伞一样合拢,落回她脚边。

    黑镜瞬间恢复冷淡的街景,所有字幕像被风卷走的纸屑。

    耳内一阵嗡鸣——重负载缓慢退潮。

    她靠着墙,喘了三口。

    喉间有淡淡的铁味,是极限时耳蜗压差留下的小小抗议。

    “它会再来。”昭渊说。

    “让它来。”苏离把面板塞回外套,“桌子变屋,屋可以借人住。”

    “准备开通中继点的‘屋檐协议’?”

    “是。C-5开始,任何进入者都得学会三步:

    一,别用代词开口; 二,说话把地带上; 三,能收回自己的怕与拒绝。”

    “你把规则写给别人,就是把刀递出去。”昭渊提醒。

    “递出去,才不是我一个人在挡。”

    她抬眼,背街尽头的光线正好被风切成三段,像三道门缝。

    “系统要蚕食边界,就得先学会——每一块地,都有人守着。”

    远处的风铃又响了下。

    这一次,不是回声,是现实中某个孩子跑过街口时碰了那串钥匙。

    声音很轻,却干净。

    苏离站直了身子,向光走去。

    屋檐跟着人走。

    桌子之外,仍有回声,但回得越多,越能看出——谁在说话时踩地,谁只是飘着。

    ——第三阶段的齿轮在暗里磨牙。

    它不再猛撞她的门,而是沿着门缝往里吹风,慢慢吹灭屋里的灯。

    她点起第一盏:把“我”的话,一句句搬回家。

    市集的嘈杂声,像一张不断摊开的纸,覆盖了苏离方才构建的“屋檐协议”边界。

    摊位上的香料味、铁器的金属声、纸风车被风转动的嘎吱声——每一样感官细节都显得真实,甚至比她先前的副本日常更有质感。

    可苏离很快意识到,这些细节并非全是自己生成的。

    系统在她视线之外,悄悄“放置”了新的人物与事件。

    这些人会自然地走到她屋檐的投影下,用一种理所当然的口吻对她说——

    “你上次不是才来过吗?”

    “你说过会帮我带东西的。”

    “你在这里认识很多人吧?”

    每一句,都精准地把她框进了一个早已设定好的“身份轨迹”。

    而在这些对话里,“你”依旧是那个模糊指向——不仅包括她,还包括她并不控制的“另一个她”。

    更糟的是,屋檐边缘开始出现假守门人。

    那是一些带着笑容、动作与林烬极为相似的人,他们会在屋檐入口替她接待访客、分发道具、甚至解释“这里的规则”。

    苏离在一个转角看到这样一幕:

    一个假守门人正对一位初次踏入屋檐范围的老妇人说——

    “她很忙,你有什么事可以先跟我说,我会替她转达。”

    老妇人点点头,把一只木匣递了过去。

    假守门人接过,转身进了屋檐深处。

    ——可那片深处并不存在于苏离的地图中。

    她走过去,想要追上,却被另一位假守门人拦住,语气礼貌得毫无破绽:

    “里面是她的私人区域,不便打扰。”

    苏离看着他,心里很清楚——这是系统在制造“屋檐套屋檐”,让她的防御规则失去唯一性。

    就在她衡量下一步的时候,一个熟悉的侧影出现在对面的布匹摊旁。

    林烬。

    可这次,他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朝她走来,而是正帮摊主折叠染布,低声与对方说着什么。

    他的举止完全符合“屋内居民”的设定:他是这里的一部分,而不是外部连接信号。

    苏离试探着走过去。

    林烬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瞬的确认,但下一秒又恢复成对陌生人的礼貌:

    “这位客人,需要看看新的布料吗?”

    他遵守了规则——在这个“屋内居民”身份下,他不能主动与她建立连接。

    可就在递布料的瞬间,他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心。

    ——一张薄如树叶的透明片滑进了她的掌心。

    苏离用手指遮住那片透明片,感受到上面微弱的热度——那是现实端信号的典型温度反应。

    市集的另一边,忽然传来一阵高声叫卖。

    一个小贩扯着嗓子喊:“这里有最新的屋檐构件!三日内可自行扩建,防雨、防风、防窥视!”

    苏离看过去,那摊位前聚满了人,甚至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