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巷藏在城市的褶皱里,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侧的老房子挤挤挨挨,黛色的瓦檐上爬满了青苔。林晚推着行李箱站在巷口时,正是初夏的午后,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她是回来继承外婆的老房子的。半个月前,远在国外的她接到居委会的电话,说外婆在睡梦中安详离世。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她尘封已久的记忆泛起了涟漪。
林晚的童年是在青瓦巷度过的。那时,父母忙于生意,将她托付给外婆照顾。外婆的房子是巷子里最老的一栋,木质的门窗上雕着精致的花纹,院子里种着一棵老槐树,每到夏天,就会开满白色的槐花,香气弥漫了整条小巷。
推开那扇熟悉的木门,“吱呀”一声,仿佛唤醒了沉睡的时光。院子里的老槐树依旧枝繁叶茂,只是少了外婆在树下摇着蒲扇给她讲故事的身影。屋内的陈设还保持着外婆生前的样子,老旧的红木家具,墙上挂着的黑白照片,桌上摆放着外婆亲手绣的手帕,一切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林晚放下行李箱,走到桌边,拿起那方手帕。手帕上绣着一朵栀子花,针法细腻,颜色淡雅,这是外婆最爱的花。小时候,每到栀子花开的季节,外婆就会摘下几朵,插在她的小辫子里,说:“我们晚晚就像栀子花一样,纯洁又漂亮。”
想着想着,林晚的眼眶湿润了。她走到窗边,打开窗户,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了槐花的香气,也带来了邻居张奶奶的声音:“晚晚,是你回来了吗?”
林晚探头出去,看到张奶奶正站在隔壁院子里,笑眯眯地看着她。“张奶奶,是我。”她笑着回应。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张奶奶一边说,一边走进了林晚的院子,“你外婆走的时候很安详,她一直惦记着你,说等你回来,要给你做你最爱吃的槐花糕。”
提到槐花糕,林晚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小时候,每到槐花盛开的季节,外婆就会摘下新鲜的槐花,和上面粉,蒸成香甜软糯的槐花糕,那味道,是她记忆中最美的滋味。
“张奶奶,我外婆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给我?”林晚问道。
张奶奶想了想,说:“你外婆走之前,把一个木盒子交给我,说等你回来交给你。我这就去给你拿。”
不一会儿,张奶奶拿着一个古朴的木盒子走了回来。林晚接过盒子,轻轻打开,里面放着一本厚厚的相册,还有一封泛黄的信。
她先拿起相册,翻开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外婆年轻漂亮,穿着旗袍,梳着发髻,身边站着一个英俊的男子,那是她从未见过的外公。外婆曾告诉她,外公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对他的印象只有这张照片。
继续往下翻,照片里渐渐多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小时候的她。有她第一次学走路的样子,有她第一次上学的样子,有她和外婆在槐树下玩耍的样子……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她和外婆的美好时光。
翻到最后一页,是一张外婆晚年的照片。照片上的外婆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皱纹,但眼神依旧慈祥。照片的旁边,放着一张纸条,上面是外婆娟秀的字迹:“晚晚,外婆不能陪你一辈子,但外婆对你的爱,会永远陪伴着你。”
林晚再也忍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她擦干眼泪,拿起那封信,信封上写着“给我的晚晚”。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外婆写给她的信:
“晚晚,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外婆已经不在你身边了。你不要难过,外婆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继续守护着你。
还记得你小时候,总是问外婆,为什么我们的院子里要种槐树。外婆告诉你,因为槐树是吉祥树,它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其实,外婆种槐树,是因为你外公最喜欢槐树。他曾说,等我们老了,就坐在槐树下,看着我们的孙女长大。
晚晚,你长大了,变得越来越优秀,外婆为你感到骄傲。但外婆也知道,你在外面打拼很辛苦,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累了就回到青瓦巷,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院子里的槐树还在,它会继续为你开花,为你遮风挡雨。外婆给你留了一本相册,里面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想外婆的时候,就翻开看看。
还有,外婆把房子留给你,不是希望你守着它,而是希望你能记住,无论你走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晚晚,外婆爱你,永远爱你。”
读完信,林晚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她走到院子里,坐在老槐树下,看着满树的槐花,仿佛看到了外婆的身影。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开始整理外婆的遗物。在整理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铁盒子,里面装着外婆的一些首饰,还有一张银行卡。银行卡的背面,写着密码,是她的生日。
林晚拿着银行卡,心里五味杂陈。外婆一生节俭,却把所有的积蓄都留给了她。她决定,要用这笔钱,把外婆的老房子好好修缮一下,留住这份美好的回忆。
修缮房子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