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微微点头的同时,他的视线也随之转移到了他处,就比如那些没有站出来附议的重臣身上。
直勾勾,毫无掩饰,看着这些人心中是即慌乱,又挣扎难以抉择。
因为他们知道这眼神是什么意思,可是他们又不能就此做出任何决定。
只能选择低下头颅望着脚尖,不敢与朱元璋的视线有丝毫的接触。
这是陛下在逼他们站队!
逼他们赞同宋濂所言,支持废除丞相之制,设立内阁新政。
他们这些人是知晓今天之事,潜藏起来的弯弯绕绕,可是天下人不知道这些,天下人也不可能知道这些。
而朱元璋要的就是让天下人都以为。
这新政是文武百官都衷心信服赞同才实施下去的。
朱元璋虽然不在意什么污名,不在乎以后史书上如何书写他。
但有机会能够轻松避免,他也不介意稍微麻烦那么一点,让别人为自己承担那些文人的笔触。
“臣,**********,附议!”
“臣,**********,附议!”
又有两位重臣承受不住朱元璋的注视。
出列恭敬行礼,高声赞同宋濂所言,赞同废除丞相,另设内阁的新政。
堤坝能挡滔天洪水,但若其中生出一窝蚂蚁,不管它曾经有多么坚固牢靠,也会在顷刻之间化为乌有,变成一地碎石随波涛顺流直下。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
结果已经很明朗了,宋濂所言深得人心,丞相之制腐朽不堪。
必须废除,设立内阁新政,此乃朝堂文武百官之公认,没有任何人表示反对!
“好,就以众爱卿所言!”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而后看向下首不远的朱标,“标儿。”
“儿臣在!”
“咱命你与曹国公,宋爱卿,还有靖远侯一道,根据此奏折赶快拟定一个章程出来。”
“废除丞相之制后朝廷要如何运行,内阁又该遴选哪些能臣,都要一一核定清楚,不能有丝毫的马虎,知道吗?”
说着将奏折交给白苟,让他给标儿送过去。
朱标接过奏折之后,立刻便走下台阶,站在大明一众朝堂重臣之前,对着爹行了一个大礼。
“儿臣领旨!”
——————
这场惊心动魄的朝会,终于算是结束了。
许多官员在走出大殿之后,感受着阳光照拂时,心中都不禁生起一股不真实的感觉。
本以为只是一场表功封赏的大朝会,可是没想到过程会居然一波三折。
传承千年的丞相之制。
在自己的亲眼见证之下,居然就这么变成了史书上的字符,自今日以后大明再无丞相,只有一个尚未可知的内阁新政。
真是……
真是……
真是什么呢?
算了,不想这些了,还是早一点出宫上职为好。
已经注定的事情,再多想也只是徒增烦恼,没见宋濂宋大人自己,都是一份无债一身轻的样子吗?
好像今天的事情完全与他无关,慢慢的朝着皇城宫门走去。
只是比起往日来,身旁再没有一人陪伴,形单影只的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
而其他的官员见此,也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思,相互礼貌性的打了个招呼后作鸟兽散。
就连勋贵武将们也是一样,不一会的功夫便直接散去。
至于原因嘛。
没有文官那么多胡思乱想,只是因为下朝之后,白苟白公公忽然赶过来,叫走了顺子,还给他们留了一句话。
上位专门让白苟带给他们的话:这段时间属多事之秋,你们这帮杀才都给咱老实点!
上位的话勋贵武将们那肯定是要听的。
立刻便快步离开皇城,各自去做各自的事情去了。
是在没事的,就自己找个地方凉快,不惹事,不闹腾就行……
被白苟带着来到一处偏殿,马世龙一边背着手到处游走,一边怪叫着寻找姐夫的身影,“姐夫……姐夫……人在哪呢?”
叫了好几声,见还是没有一点回应。
马世龙索性不再叫喊,直接走到一旁的博古架上,这个瞅瞅,那个看看。
诶,这个不错!
拿起一个拳头大小的精美玉器,掂了掂重量,看了看做工,最后再小心的看看,而后举起袖子慢慢往里送。
“给咱把东西放回去!你个小犊子!”
突然!
远处传来朱元璋的怒骂声,吓了马世龙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