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 第413章 待遇 因人而异

第413章 待遇 因人而异(1/2)

    一亩是二十三石又八十七斤。

    而整个农庄一有田地四百七十三亩,朱元璋命一千五百皇城军,忙活了大半个时辰,才终于是把所有的红薯收完。

    赵好德亲自执笔一一记录演算,反复三次最终得出共计重量。

    九千三百二十一石整。

    再按照一石约一百二十斤计算,这四百七十三亩田地,一共产出了将近一百一十二万斤红薯。

    堆到一起妥妥的就是一座恢弘大山,能够将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全都掩埋进去的大山,亦是能够让数百黎民百姓,数年都不必再担忧饥饿之苦的大山。

    望着这座大山,朱元璋脸上的笑就没停过。

    他是农民,他是乞丐,亲眼见到过最冷的面孔,经受过最艰苦的日子。

    知道这天下所有的官逼民反,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活下去了,没有忍冬东西吃肚子饿啊……

    而见陛下此时神情愉悦,方才拍错马屁惹得朱元璋不快,一直紧绷着心弦的官员忽地放松下来,以为事情翻篇过去了。

    甚至还开始不切实际的期待。

    亩产如此之高的神物现世,陛下一会会不会命人将这其烹熟,让文武百官亲自尝尝味道,说说此物的来源。

    可残酷的事实告诉再一次证明,他的幻想都是虚幻不切实际。

    纵观史书朱元璋是出了名的吝啬。

    面前这堆成山的红薯虽多,但对于大明动辄数百万亩的耕地而言,完全是杯水车薪。

    一亩地匀上一块都还不一定不能够呢,他怎么可能会分着给其他人尝味?

    真当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了?

    当然今天这么大的场面,朱元璋要是一个红薯也不给不赏,也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好歹也是一国之君。

    命白苟捡些中等大小,摸样看得过去的。

    当场分与太子朱标,吴王朱橚,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户部尚书赵好德……

    至于在场的其他人等嘛,都老老实实的再等几年吧,等到什么时候大明百姓都吃的上时,他们自然就能吃的上了。

    要多少都有,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赵好德。”

    “回禀陛下,微臣在。”

    赵好德双手作揖躬身行礼。

    “咱命你亲自监督勘办,取红薯六千石分发至应天府下辖八县,如何耕种,具体要害,咱会专门派人过去指导。”

    朱元璋说着眼睛忽然一闪。

    快走弯腰将一小块红薯捡起来,放到旁边的箩筐之中,“别的咱不管,到了明年这个时候,你必须得咱足够五百万亩田地所用的种子!”

    五百万亩?!

    赵好德听到这个数字猛地抬起头。

    这个数字实在太过庞大,纵然他现在已经知道,红薯每亩的产量非常惊人,十倍乃至二十倍于寻常作物。

    但心中依旧没有多少底气,更没有多少胆子,敢直接接下这个担子。

    毕竟他不是真正的农人,不知道每亩耕种需要多少种子,也不知道红薯一年可耕种几次,从种下到收获的生长周期又是多久,依照气候今年还能不能播种……

    能想到的,不能想到的,诸多因素有一个不慎,他都有可能完不成朱元璋的旨意。

    “父皇!”

    或许是察觉到了赵好德的犹豫纠结,朱标此时忽然站了出来。

    “这红薯在大明才刚耕种不过一季,许多事情都还没能掌握,一年之期对于赵尚书而言,实在是有些紧张。”

    “所以儿臣请求父皇,能够稍微放开一些期限给赵尚书。”

    说完朱标对着朱元璋深深的躬身行礼。

    听着朱标这番话,又看着他为自己向陛下行礼,赵好德心中深受触动,若不是现在朱元璋还在眼前,他说不定会当场感激涕感念太子大恩。

    别人劝说朱元璋或许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但若换成朱标来劝说朱元璋,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而且从一开始,朱元璋也没想着赵好德会直接答应,更不会信他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要求,说白了这就是一个测试而已。

    测试赵好德有没有贪功之心,会不会因此而做出贪功冒进之举。

    毕竟他也在朱元璋选定内阁人成员名录之上。

    只是还没有完全下定决心罢了……

    现在既然标儿都亲自劝说,想要测试结果也拿到了手,朱元璋直接便松了口。

    两年,两年的时间,五百万亩耕地所需要的种子,这个要求总不过分了吧,他能够完成了吧。

    “微臣领旨,尽心竭力必定不负陛下厚望。”

    赵好德跪地叩头。

    透过官袍的缝隙看着红薯,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这是粮,这是命,无数大明百姓的命!

    当然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他赵好德名垂青史的希望!

    “起来吧,把事做好比磕头有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