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 第311章 银山 红眼

第311章 银山 红眼(1/2)

    军报倒没有什么。

    高丽不过是蛮夷小邦而已,目光短浅见利忘义,就算闹出再大的动静,也没有必要惊动他们这些勋贵公侯。

    若是真想要收拾他们。

    定辽五卫随便挑一个指挥使出来,率领麾下几千兵马,都能将这些棒子全部绞杀。

    一个不留!

    送军报过来,只是大明军法严苛,再加上毕竟是两国交锋。

    按照规矩必须要上报而已,需要求取上位的旨意。

    上位给我们看这个,应该只是顺带,真正大晚上把他们叫过来的原因,还得是这第二份折子。

    徐达想着合上辽东的军报。

    拿起第二份马忠自倭国归来的清单。

    只是一眼,徐达的眼睛便立即瞪得溜圆,倭国,银山,年产上千万两!

    吸呼,吸呼——

    呼吸变得粗重。

    身为大明中书左丞相,徐达虽然平时不理政事。

    但对大明朝具体的情况如何,还是非常清楚了解的,特别于而言最为重要的财政方面。

    一个人没钱,最多只是寸步难行。

    但若是一个国没钱,那情况只能说要多糟糕就有多糟糕。

    几百年后,原来的大明亡国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穷困潦倒,连边军的军饷都支付不起。

    钱是男人胆。

    这个道理放到一国身上也是一样。

    而偏偏大明现在一年的赋税,哪怕再加上两淮的盐税。

    全都加在一起也不过区区几百万两,并且其中至少还有一半以上,是粮食之类的实物,不能当作银钱直接使用。

    这直接导致大明每年的日子,过的一直都是紧巴巴的。

    要钱的地方到处都是。

    赈灾抚恤,用兵打仗,水利修路,官员俸禄……

    可是来钱的路子,大明却就只有那么几个,入不敷出可能还不至于,但想要有余钱周转。

    那完全就是在做梦。

    大明管钱的是户部,户部尚书自然是个肥差。

    但真当人坐上其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又是要人亲命的差事,一大帮子人追着要钱。

    可是问题是大明国库里银钱,根本就不够填补所有人的要求。

    一文钱若是能掰成两半花,那整个大明将再也见不到一枚完整的铜钱,而户部尚书则会成为掰钱手艺最纯熟的宗师。

    就像年前马世龙奉命北巡。

    朱元璋给他的银钱,基本都是抄家得来的,而且还是马世龙抄出来的那些。

    要不然朱元璋根本不可能会让他去。

    躲个清闲而已,花那么多银子干嘛?

    就这还只让他带了效死营,为的就是尽可能得多省点银子……

    有时就连徐达,在战场上领兵作战时,都不敢太过大手大脚,想着能为大明,能为上位省点银子。

    没办法呀,大明穷啊!

    而现在,手中这一份清单告诉徐达,以前他们以为鸟不拉屎的穷乡僻壤倭国。

    那几座小岛上,居然有一座真正的银山,一年至少能挖出来上千万两白银,若肯下功夫产量还能再翻几倍!

    这谁能忍住不激动。

    同时心中也生出虚幻之感,这真的是真的吗?

    猛地抬起头看向大位坐着的朱元璋。

    上位,这是真的吗?倭国真有银山?真能产这么多银子?

    感受到老弟兄炙热的眼神,朱元璋缓缓的点了点头,肯定了这清单的真实性。

    徐达心脏剧烈跳动,又缓缓扭头看向马世龙。

    这清单上写的清清楚楚,出海去倭国的,从倭国把银子带回来的,是顺子的亲卫统领马忠。

    他现在需要再再确定一下。

    “顺子……”

    徐达的声音略带沙哑,语速沉重缓慢,“这上面的写着的,是真的吗?”

    “倭国,那个叫什么石见的地方,真有一座银山,真能产出这么多银子?”

    扭头和徐达对视,马世龙认真且严肃点头。

    “是真的,石见银矿有银至少数亿两,马忠带着人在上面粗略开采了一段时间,除了回来以后给我的,给朝廷的以外。”

    “一两百个老兵,都给给自己留了不少。”

    “现在一个个的都抖起来了,要么在乡下买上一大片地,娶上好几房老婆,摇身一变成了地主老财。”

    “要么在京城买上几个好铺子,给家里儿孙请了先生讲学,成了富家员外,等着望子望孙成龙……”

    马世龙的话说话。

    也将这件事的真实性敲死。

    这就是真的,倭岛上真有银山,足够整个大明吃饱吃撑的银山!

    徐达,李文忠,汤和,三个大明最顶尖的勋贵,听着眼睛里都往外开始冒火。

    就算他们三个,都是知进退守本分的人,但面对这么大的一笔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