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 第278章 先罚后赏?

第278章 先罚后赏?(1/2)

    “舅舅的干得好!”

    这句话朱标几乎是脱口而出。

    并且语气异常冰冷,眼中还流露出丝丝快意。

    似乎一点也没有在乎,只因他舅舅马世龙的一个命令,就使得数百户人家被强行搬家,认祖归宗。

    两代甚至几代人拼搏出来的家业。

    顷刻间便化为乌有,被押着远走他乡。

    中间距离远近几百上千里的路程,以这个时代的远行手段,北方诸省的现状,说白了就是好一点的流放。

    时间又如此仓促,提前没有任何的准备,还带着老弱妇孺一起上路。

    一番舟车劳顿,路上若再生些事端,可能等走到地方,五六口的一户人家。

    就只剩下不到一半……

    如此没有丝毫的怜悯,更没有一丁点的顾虑,完全与朱标宽厚仁德的性情相悖。

    只因一切都是这些人咎由自取!

    由南变北,能用出这样法子的人,他们的屁股底下有几个是干净的?

    家财家业有那哪一点干干净净!

    当然这样武断的一锅端。

    肯定会冤枉一小部分,真的想要由南变北之人。

    可是舅舅这么干妙就妙在,派兵帮着人家搬家,对这些真正想要由南变北的人而言,基本上没有任何损失。

    效死营又不是傻的,遇到真正心怀公正,自南回北之人,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至于其他那些个想要浑水摸鱼。

    心机叵测,动用手段,占大明便宜的人。

    依照大明律法,依照朱元璋的脾气,他们原本是应该被抄家灭族的!

    现在只是搬个家而已,已经是他们祖上烧高香的结果了。

    朱元璋见儿子这样回答。

    神情如此决绝,没有为那些乱臣贼子说话,对其连连点头,这才像是他朱重八的儿子!

    文武百官称赞朱标宽厚仁和,有古之圣君之相。

    比喻并没有假。

    因为他的对比对象是他爹朱元璋!

    心中若是没有千丈沟壑,手中没有雷霆手段,他朱标又怎么可能镇得住勋贵,压得了文臣百官?

    让一大帮能征善战的弟弟,对他心悦诚服生不出半点心思。

    龙生龙,凤生凤,父子都是一样的人。

    只是一个是从尸山血海里自己滚出来的。

    一个是名师大儒勋贵武将,还有娘爹一起教导出来的。

    “小犊子这次做的确实是好!”

    朱元璋习惯性的将手揣进袖子里,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倚靠在太师椅中。

    “北方诸省人口凋零,没有人口就复耕不了土地,没有人口就没有办法兴建土木……为此咱没少想法子。”

    “可想来想去,却一直治不了病症。”

    说着朱元璋脸上的喜色忽然旺盛起来,“可没成想这小犊子,蹦出来一招就帮咱解了大患!”

    “今天搬出京城的这些人,那一个个都是大户!”

    “放在以前照这样的咱抢上一家,能够手下千把弟兄吃上一两个月!”

    “家中的银子,粮食,人丁一个比一个多,看着一户是只有五六口人,可是跟着一起绑在一块的吗,能有好几十口子。”

    “再加上三代的血亲,光是京城的这几百户。”

    “等到了北边立刻就能变成几千,足够好几个县开始初步的复耕。”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有钱……“

    朱标忽然接过爹的话,从案上拿起一个柑橘,掰开一半递给爹,“还是聪明人,知道自己回不来后。”

    “肯定是要在当地置办产业扎根,不管这产业是什么,田产,商铺,还是工坊。”

    “都能迅速让地方恢复繁华,吸引更多的人去到北方诸省,充实人口,恢复民生。”

    “对,是这个理儿!”

    朱元璋吃着柑橘连连点头。

    这就是为何他知晓此事以后,立刻便让外甥李文忠带兵出城的原因。

    一是震慑幕后之人,二就是让这些文曲星们,认清楚现实,不要再抱不切实际的想法。

    大明立国主要靠的是兵锋。

    儒扇虽有,但他们这些人不算。

    “唉——”

    忽然朱元璋神情转变,无由轻叹了一声。

    “咱这大明朝堂文武百官,无数能臣大才,但要说真正了解咱心思的人。”

    “也就只有这小犊子了。”

    “既然爹您这么说,那为何平时您还要舅舅……”

    “咱那不是习惯了嘛,你舅舅那人就属毛驴的,抽一鞭子,拉一圈磨。”

    朱元璋用手比着磨盘的样子,“抽一鞭子,拉一圈磨,你要是什么时候不抽了,他动都不带动唤的,直接撂挑子就不干了。”

    “咱要不时常斥责下,早不知道成什么了他,再说这整个大明,除了那个小犊子以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