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反攻从野人山开始! > 第351章 桂南会战之围歼6

第351章 桂南会战之围歼6(2/2)

势转为火力优势,从单一军种作战转为多兵种协同作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夏红泉师长的宣言,背后是一种民族心理的根本转变。

    曾经,我们对日作战多是“抵抗”、“持久”、“以空间换时间”,现在则变成了“消灭”、“歼灭”、“彻底解决”。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上,更体现在官兵素质和战略思维上。

    华联国防军的军官大多年轻专业,士兵训练有素,对自己的装备和战术充满信心。

    部队内部的官兵关系也更加平等,一位老兵甚至直接称呼师长为“小夏”,而师长则称他为“老班长”。

    这与旧式军队的等级森严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反映了华联国防军的新型建军理念。

    夏将军的宣言也引发了我对国际战局的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都将希望寄托于国际援助和盟军反攻,但华联国防军的表现表明,炎黄子孙有能力独自决定战场局势。

    这并不是要否定联盟作战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华夏民族在这场战争中的主体性。

    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有能力主导东亚战场的进程,有能力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彻底清算。

    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或许比任何一场战役的胜利都更加重要。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深知报道这样的宣言需要承担的责任。

    这不是简单的煽情或民族主义情绪宣泄,而是基于战场实际和力量对比的客观判断。

    《大公报》一向秉持“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办报方针,坚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

    但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也需要传达人民的呼声和军队的决心。

    夏红泉师长的宣言,不仅代表他个人,也不仅代表华联国防军,而是代表了四万万五千万华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离开第14装甲师指挥所时,远方的炮声依然隆隆。

    我回头望去,夏红泉师长已经登上坦克,率领钢铁洪流向日军阵地发起最后冲击。

    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转折点——曾经饱受侵略的华国,已经拥有了彻底击败敌人的能力和决心;曾经屈辱忍让的民族,已经发出了复仇与清算的强音。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战役,而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站在桂南的土地上,望着远方仍在继续的装甲突击,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夏红泉师长的宣言——这是一个民族的重生,是一个国家的崛起,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本报桂南前线专电)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