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盘点民族英雄悲歌,皇帝都绷不住 > 第624章 高原发展

第624章 高原发展(1/3)

    【其实这很正常。

    虽然说青藏铁路的难度也很高,但是其大部分都处在高原之上,地势相对平缓,冻土地带比较集中,并且还利用了相当大一部分已经建成的公路。

    而川藏铁路呢?

    直接穿越了号称我华夏地势最为复杂的山脉-横断山脉。

    这里一大片的山脉,几乎都是并排的南北走向的各种山脉组合而成,其山川相间,地势起伏极为剧烈。

    而川藏铁路呢?

    其总体方向为东西走向,那可真是叫做横穿了横断山脉。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清末的贡生黄懋材了,当年他奉四川总督丁保桢的命令从四川经过云南前往天竺,考察这一带的地理情况,在经过澜沧江和怒江之时,就给起了横断这个名字。

    就这两个字一看,就给人一种绝天地通的感觉,那种感觉仿佛扑面而来。】

    ...

    “啊!这个名字的确是取得精妙啊!确实,光这两个字,就给人,就给人很险要的感觉。”

    刘邦笑呵呵的说道。

    ...

    “这个名字起的好,这地势,想要修建一条直穿而过的铁路,这难度确实要比在高原之上难太多了!”

    唐太宗也感叹道。

    ...

    【就比如,青藏铁路的桥梁和隧道的总长度只占了全线的8%左右,

    而川藏铁路呢?

    穿越那样的横断山脉,又要保证速度,那一路过来,可谓是八起八伏!穿千山越万水,其整体桥隧占比达到了恐怖的81%。

    其中地势最为复杂的雅安到林芝段,线路总长1011公里,但是其桥隧比达到了更加恐怖的94.8%,桥梁加隧道长度约为958公里,那简直就是几乎全程不是隧道,就是桥梁。

    这施工难度和成本,那想想就知道了。

    还有,横断山脉正好处在我国的地震多发地带,再加上地形险峻,各种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为了能够顶住这些灾害,我们使用了许多新技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建设标准极高,以确保铁路能够长期稳定的通行。

    这又是难度的进一步提升。

    再者,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更高,而修建工程,难免对沿线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这些环保措施也是极为高昂的一笔成本。

    此外,还有川藏铁路的设计速度,运载能力,都相对青藏铁路更高。

    如此等等各种原因下来,这成本自然就飙升了上去。

    而我敢打包票,这世界上也唯有我们新华夏有能力,有实力,愿意去修建这样一条成本高昂的铁路。

    因为我们建国的目的就是要带着华夏所有的百姓一起腾飞,所以无论西部地区多么的贫困,自然条件多么的差,我们也一定要将西部开发出来,要实现华夏整体的进步。

    而其他的那些国家,哪怕是欧美的发达国家,不说他们的技术能否达到,单就这样成本高昂的却回本困难的工程,他们是肯定不会去做的。

    就像我们在看到阿美的电影电视剧时,经常会看到一个桥段,就是经常有人跑到只是城市附近的野外玩耍探险,遇到了危险,结果手机没信号,无法将自己遇险的消息传出去,从而只能自己想办法自救,没办法,那就只能蹬腿了。

    而在我们华夏,别说是城市附近的野外了,就算是在连绵的山区,也照样有信号,真要遇到危险,一个电话,救援队就会快速的赶过来。

    除非是那种超大面积的地形超级复杂的无人区,或许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

    “这...”

    天幕之下,无数的观众,那真的叫一个惊呆了,他们看着那横断山脉之中的一个个的工地,那几乎都看不到对口饿光的隧道,那如同一刀劈出来的深沟峡谷,这简直太困难了。

    “这是人能完成的工程吗?”

    天启皇帝朱由校抽了一口冷气!

    ...

    高原上,各大时空的无数底层百姓都心动不已。

    “还是新华夏好啊,凭什么贵族老爷生来就是贵族,那个谁,我们也要学他们一样,我们也要学他们一样。”

    一个干瘦的汉子对着另外几人说道。

    “是陈胜吴广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咱们也发动起义把,掀了他们,然后咱们去加入大唐!”

    “好!”

    ...

    明朝,永乐时空,高原上,一群喇嘛的面色十分的凝重。

    虽然,现在说的是他们高原未来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都对他们极为不利。

    而在高原上的很多农场,农奴聚集地,这些农奴们看着天幕,一个个的眼神之中仿佛都诞生了光芒。

    “新华夏咱们去不了,我们可以加入大明!”

    “我们现在不就是在大明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