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摇了摇头,神色凝重:“将军们有所不知,刘备行事向来谨慎,他如今隐忍不发,不过是时机未到。
一旦给他可乘之机,必成大患。”
高览也有些犹豫:“但主公待他不薄,他若真有反心,岂不是忘恩负义?”
沮授冷笑一声:“在这乱世之中,情义又值几何?
刘备表面仁义道德,可是却心怀天下,野心勃勃为达目的,恐怕不会拘泥于这些小节。”
臧霸听后,脸色微变:“那依先生之见,吾等该如何应对?”
沮授目光坚定:“密切监视刘备的一举一动,同时向主公进言,不可对他太过信任。
若有异动,当机立断,以免养虎为患。”
三人听后,皆默默点头,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决定按照沮授的建议行事。
于是沮授当着三位将军的面,铺开纸张,提起笔来,蘸饱墨汁,稍作思考后,便开始奋笔疾书。
他将刘备刚刚对他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写在信纸上,包括刘备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他对沮授的一些招募的看法和建议。
写完这些后,沮授并没有停下笔,而是继续在信中详细阐述了他对刘备此人的了解和怀疑。
沮授在信中写道,刘备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宽厚仁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
他善于笼络人心,身边聚集了一批忠诚且有才能的追随者,这使得他的势力日益壮大。
然而,沮授认为刘备的野心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地位,他很可能有着更大的图谋。
沮授担心主公对刘备过于信任,从而养虎为患。
他提醒主公要对刘备保持警惕,不能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同时,沮授也在信中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主公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刘备未来可能带来的威胁。
最后,沮授在信的结尾处表示,具体下一步如何针对刘备,还需要主公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夺。
他相信主公的智慧和决断力,一定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沮授写完了信就派人用信鸽送了出去,此时高览就说道:“军师是不是对那刘备太过看中,就以他现在手下的实力来说,怎么可能对主公带来威胁呢?”
沮授看着高览,语重心长道:“高将军,莫要小瞧了刘备。
如今他虽势弱,但其人极具人格魅力,能让武有关羽、张飞、关平、刘封等猛将死心塌地追随,文有孙乾、简雍、糜竺等人扶持。
一旦给他机会发展,如蛟龙得水,必成大患。
昔日高祖刘邦起初也势单力薄,却能在乱世中崛起,夺得天下。
刘备心怀大志,若不早做防范,日后主公恐难制他。”
太史慈、臧霸听后,也纷纷点头称是。
高览听了沮授这番话,心中一惊,意识到自己确实低估了刘备。
他拱手道:“军师所言极是,是吾考虑不周。
吾等定当按照军师所说,密切监视刘备。”
沮授满意地点点头:“如此便好,诸位将军需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四人又商议了一番监视刘备的具体事宜,这才各自散去,准备去执行自己的任务。
此时回到自己休息处,刘备此时已经擦干泪痕,坐下品茶。
张飞就迫不及待地说道:“大哥,沮授算什么东西,居然敢面对大哥的招揽而不动声色,要是他不知个好歹,就让吾出手把他打一顿,让他知道知道大哥的厉害。”
关羽一听赶紧上前说道:“三弟不可鲁莽,大哥所做的事情一定有他的深意,不可坏了大哥的谋划。”
此时,刘备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他紧盯着眼前的两位兄弟,缓缓说道:“二位贤弟啊!
汝等有所不知,这一次吾亲眼目睹了沮授如何指挥千军万马与吕布展开激烈的对战,这一幕让为兄犹如醍醐灌顶一般,瞬间明白了许多道理。”
刘备的声音略微低沉,但其中蕴含的情绪却让人无法忽视。
他接着说道:“咱们的实力其实并不弱,可为何总是在关键时刻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呢?”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过往失败的不甘和对未来的迷茫。
关羽双手抱拳道:“大哥,依弟之见,咱们缺的乃是一位能统筹全局、善用谋略的军师。
沮授此人确实有大才,若能为吾等所用,或许能改变当下困境。”
刘备缓缓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二弟所言极是,只是沮授一心忠于陆云,想要招揽他并非易事。”
张飞挠了挠头,瓮声瓮气地说:“大哥,要不咱使些手段,把那沮授绑来,看他还能不从!”
刘备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