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激荡与承诺,似乎还未散去,沉淀在清冷的空气里。
院子中央,陆青山手持一根树枝,正蹲在地上。他没有休息,或者说,昨夜那股在他胸中燃烧的火焰,让他根本无法入眠。他脑海中浮现出妻子林月娥温柔的笑脸和女儿晓雪可爱的模样,为了给她们一个稳如磐石的未来,再大的蓝图也必须即刻动工。
树枝在湿润的泥地上划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线条,一个庞大而粗糙的规划图已然成型。
那里,将不再是禁锢山湾的屏障,而是未来的基石。
“哥,你一晚上没睡?”
陆青军打着哈欠从屋里走出来,看到地上的“鬼画符”和二哥专注的侧脸,睡意顿时消散大半。他觉得今天的二哥,和昨天又有些不一样了,那股子气势,更加沉稳,也更加锐利,仿佛一柄即将出鞘的绝世宝剑。
“睡不着。”陆青山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青军,你去叫阿虎,把车发动好,咱们要去一趟县里,然后直接去市里。”
陆青军愣了一下:“现在就去?天还没亮透呢。去县里和市里干嘛?”
“去要地,要政策。”陆青山言简意赅。
他走到院里的石桌旁,用手指沾了点昨夜洒下的茶水,在粗糙的石面上画了一个大圈。“我们现在的三个厂子,虽然集中,但将来肯定还要扩大经营,场地受限,管理不便,运输成本也高。”他又在圈里画了几个紧密相连的小方块,“以后我们要建更多的厂,食品、饮料、药材、服装、甚至是机械……不能再这么零散地搞了。我要把所有的厂子,都集中到一个地方,统一规划,统一管理。”
“这个地方,我管它叫‘山湾工业产业园区’。”
“工业……产业园区?”陆青军咀嚼着这个陌生的词汇,眼睛里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他虽然没听过,但凭借商人的直觉,瞬间就捕捉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对。”陆青山点头,指尖在石桌上重重一点。“不光是厂房,还有配套的仓库、物流中心、办公大楼,甚至是我们的研发中心。”
“把整个产业链条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整体。这才是我们山湾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陆青军的呼吸变得有些急促,他下意识地扶住了冰凉的石桌边缘,才稳住身形。他原以为二哥的计划只是多开几个厂,却没想到,二哥要做的,是直接在山湾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凭空造出一座工业新城!
“可是哥,这么大的事,光靠我们自己不行吧?村里的地是村里的,可要这么大一片……县里和市里能同意吗?”
“所以我们才要去。”陆青山擦掉手上的水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我们不是去请求,是去给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未来。”
“一个能让江源县、甚至整个白山市的经济都上一个大台阶的机会。”
“你陪我一起去,你是我们厂子的总经理,有些商业上的细节,需要你来谈。”
陆青军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明白了,这不只是一次汇报,更是一次谈判,一次展示肌肉和决心的宣告。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眼里的睡意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与陆青山如出一辙的火焰。“好!我马上去叫阿虎!”
吉普车颠簸在出山的“搓衣板路”上,车轮卷起阵阵尘土。开车的阿虎(赵铁柱)紧握方向盘,尽量让车开得稳一些,但耳朵却竖得老高,听着后座的谈话,脸上满是震惊。
车厢里,陆青军拿着个小本子,笔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一边听着陆青山的讲述,一边飞快地记录着。
“第一,土地。我们需要县里和市里出面,将山湾西北面延到镇里那片荒坡地统一规划出来,至少需要五百亩。”
“五百亩?!”陆青军失声叫了出来,“哥,那比咱们整个村子还大了吧?”
“这才只是初期。”陆青山语气平淡,“第二,政策。税收、用工、水电,我们需要最优的扶持政策,三年免税,五年减半。这能为我们节省大量的初期成本,把钱都用在刀刃上。”
“第三,基建。通往产业园区的路必须重修,拓宽成双向四车道,至少要能让大货车畅通无阻。电网也要扩容,拉专线进来,否则这么多机器一开,整个山湾都得跳闸。”
“第四,”陆青山看向窗外,目光深远,“未来还要围绕工人建立相当规模的生活设施,包括商业的二次招商,盘活当地生活经济,要热热闹闹的,工人挣钱要有地方花,不能搞个鬼城;配套的子弟学校、职工医院、文化宫也要跟上,这样工人心里踏实,才会把这里当成家,更会好好工作。”
陆青山一条条地说着,思路清晰,逻辑缜密,仿佛那座产业园已经在他脑中建设过千百遍。
陆青军彻底听傻了,手里的笔都停了下来。他二哥思考的,早已不是一个村、一个厂的得失,而是站在一个区域经济